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Taiwan Tongues 台語維基
搜尋
搜尋
外觀
建立帳號
登入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檢視 震怒之日 的原始碼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觀
移至側邊欄
隱藏
←
震怒之日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些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taigi-reviewer、apibot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震怒之日》''',亦可稱作'''《末日經》'''(拉丁語:'''Dies irae''',拉丁語發音:[ˈdi . ɛs ˈi . rɛ]), 是一首天主教的繼敘經,收錄於《定用歌集》內。 ==歷史== 《 定用歌集》雖然是十九世紀尾期所出版的歌集,但部份的曲調會當追朔至十一世紀,音樂學者大致嘛認定《震怒之日》可能早到七世紀編織《葛麗果聖歌》時陣抑是講已經出現,因為其歌詞是採用中世紀拉丁語的歌形式所寫做,以描寫最後的審判的時陣,最主的號角聲共所有已經亡的人類靈魂召喚佮進行審判,以決定最後各人的得救佮無,歌詞內底特別講袂當過審判的,將會予人抨佇地獄內底,受著永火的懲罰。 後來,天主教的追思禮儀中,共《震怒之日》加入佇內底,以宣示天主將對人死了後做出審判的宣示,啊若佇聖公宗的公祈禱冊嘛有收錄《震怒之日》。 ==歌詞== ==參考文獻== [[分類: 待校正]]
返回到「
震怒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