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剝皮寮」:修訂間差異

出自Taiwan Tongues 台語維基
Admin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Admin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第58行: 第58行:
* 剝皮寮老街-交通部觀光局
* 剝皮寮老街-交通部觀光局


Category : 艋舺
[[Category : 艋舺]]
Category : 臺北市歷史建築
[[Category : 臺北市歷史建築]]
Category : 源自閩南語的北北基宜地名
[[Category : 源自閩南語的北北基宜地名]]
Category : 台灣日本時代徛家
[[Category : 台灣日本時代徛家]]
Category : 臺灣老街
[[Category : 臺灣老街]]
Category : 台灣日本時代商業建築物
[[Category : 台灣日本時代商業建築物]]
Category : 臺灣文化保存運動
[[Category : 臺灣文化保存運動]]


[[index.php?title=分類:待校正]]
[[分類:待校正]]

於 2025年9月9日 (二) 15:06 的修訂

剝皮寮(臺語:Pak-phê-liâu)佇臺灣臺北市艋舺區康定路173巷,北爿倚近老松國小,東到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仔日碩果干焦儉的清代街仔路之一,臺北市政府佇2010年3月29日公告登錄做歷史建築。

歷史

乾隆二八年(1763年)「 剝皮寮街」的名稱也出現佇艋舺地契中,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清代早期,到今已經有兩百外年,清治時期的剝皮寮,名稱不管是「剝皮寮街」、「 福皮寮街」抑是「福地寮街」,就是有店仔的型態,而且攏已經街名稱之,表示有相當發展之聚落的形成。明治二八年(1895年), 剝皮寮地名由「福地寮街」改做「剝皮寮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 大正一年 ( 1922年 ) 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剝皮寮街改做「八甲町」和「新富町」。「市區改正」開闢的廣州街、昆明街佮康定路,共舊有剝皮寮街(今康定路173巷)對清治時期的重要街仔路,一變成隱身聚落內底的巷仔。舊的剝皮寮街(今之康定路173巷)佮廣州街間有一塊空地仔,乃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徵收作消防水池的遺址。這陣鄰近的康定路佮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因為較早發展做塗炭賣集散地「塗炭市」,當時捌是商業交易交易交易的街路,有袂少幼路的洋房,到今猶原保存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佮都市紋理。

名稱由來

「 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講你的,有以下三種的講法。

「剝樹皮」的講法:

根據《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一書的調查,因為艋舺料館做淡水河頂游木材集散中心,艋舺泉郊的出口物件中亦有木材,而且福州杉亦曾運到艋舺,所以推論杉木經過海運是由福建到艋舺,囥規堆佇料館口淡水河沿岸,若尾利用獸力共木材拖運到剝皮寮街剝皮。抑若北皮寮街的產業並無「剝皮」一業的記載,加上剝皮寮空間有限,來做剝皮的工課有一个困難,而且利用獸力拖運的講法嘛有問題,予剝樹皮的講法拄著質疑,愛佇進一步的考證釐清。此一个講法詳見米復國主持,《 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四十五孵四十七。

「剝獸皮」的講法:

佇咧《臺北市志》的〈經濟志·工業〉上記載臺北製革工業始自清代,製革所用的草取自動物,文中並講著:「 艋舺有北皮寮 ( 寮 ) 街,閣號做剝皮寮街,北皮寮 ( 寮 ) 後有一窟,應是殺牲製革所佇咧,做成品無外手皮箱、枕、鼓。」加上艋舺塗治了後街邊仔之泮牛池,主要為著刣牛製革所佇咧,所以有「剝皮」是講「剝獸皮」的講法。毋過,根據訪談佮文獻記載無法度斷定敢是會當利用蓮花池附近的水塘成做剝皮的洗窟仔,亦無法度直接證實有剝獸皮的行業,所以剝獸皮一說猶是佇進一步的檢證。一个講法詳見工月鏡主修,《 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工業〉頁五十一:米復國主持,《 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四十五孵四十五。

發音相仝「北皮」的講法:

由日文的發音上來講,「 福皮寮」的日文念為「ふくひりょう」,而且「福地寮」為「ふくちりょう」,「 剝皮寮」著著「ほくひりょう」,其中福 ( fuku ) 和北 ( hoku )、皮 ( hi ) 參地 ( chi ) 的發音相近,就是講推論「剝皮寮」的名稱來自「福皮寮」臺語念法的轉換,而且「剝皮寮」的名稱是按呢來自相類似的「剝皮寮」臺語發音。毋過目前猶欠缺確定的文獻資料加以佐證,需要等待閣較濟的資料深入的檢核。詳見米復國主持,《 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四十七。

名稱演變

( 自古到今排列)

  • 皮寮街
  • 寮街
  • 剝皮寮街
  • 剝皮寮老街

徵收佮抗爭

剝皮寮歷史街區長大約數百公尺的街仔路,對昭和一六年(一九四一年)日本時代政府依都市計畫被畫入去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的學校預定地,無法度增建改建,就按呢混合著閩南式佮西洋式的特殊建築意外予人完整保留。隨著都市發展人口激增,老松國小學生人數佇一九六六年達到高峰,全校十一 , 一百十个人共一百五十八幫,創下班級數佮學生數上懸紀錄。一九八八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老松國小學校定地的徵收,成做老松國小擴建之用,原居住佇剝皮寮歷史街區內的居民聽候搬離,一九八九年完成徵收的程序。毋過隨台北都市發展中心的移轉,松國小學生數生數降,校地擴建的需求無愛閣。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九臺北市政府就發函通知剝皮寮原住戶,訂佇一九九八年五月一號辦理強制拆除塗跤物。一九九八年二月「反對老松國小徵收私有地自救會」成立,仝年四月更號名做「剝皮寮歷史風貌特定區促進會」,向臺北市政府陳情,表達保留剝皮寮為著「歷史風貌特定區」的計畫。彼陣台北市長陳水扁裁決待一九九九年一月閣再行決定,並且同齊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行「艋舺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專案,調查結果顯示艋舺剝皮寮古街乃臺北市中少數猶原會當凸顯清治時期漢人生活原貌的街仔,有重要歷史的意義,致使市政府做成暫緩一九九九年三月初五的拆遷作業之決策。仝時期老松國小家長嘛發起一人一電要求盡速拆遷歸還學校預定地,發起「我欲禮堂」、「 我欲活動中心」的連署活動。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三,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再次通知住戶訂佇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六日執行地上物強制拆除,剝皮寮的居民佇咧拆掉進前,以手提公媽牌巡街繞境、點燈、守夜等儀式來告別歷史老街。

九九年六月十六,執行拆除廣州街一百二十七巷以東第一進建物時,遭文化界人士質疑超越原先協議範圍,嚴重破壞文化資產,引起輿論要求保存歷史風貌價值之聲浪,致使當時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佇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出面組「臺北市政府推動剝皮寮古街歷史風貌維護佮建築物再利用專案小組」;二空空三年八月五號,才閣箍「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設置會議」,決議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以執行推動剝皮寮的活化再利用。

現況

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廣州街一百二十七巷為界分做東西爿,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東爿的專責單位,濟為固定的常設展。西爿修復再利用工程一直到二空空九年六月十九號才竣工,由教育局行政委託文化局經營,規劃做藝文特區。物件雙爿分隸屬於無仝單位,發展策略亦不止異,東爿主要是以鄉土教育和戶外教學,西爿是以文藝展覽佮協助影視翕做真濟。

二空二一年五月十四號起,因艋舺茶藝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群聚疫情擴大,剝皮寮歷史街區暫停開放,並做為 COVID 鋪十九快篩站之用,佇艋舺地區的流行率已經明顯降後,佇仝年六月十九號功成身退攄。

區內特殊產業

  • 日頭製本所(裝訂廠): 成立佇日本時代,經過三代的經營到今,區內的裝訂廠後濟搬到中和區。
  • 鳳翔浴間仔(公共身軀間): 都市化的臺北市佇一千九百五十至一九六空年間,人口增加率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公共身軀間提供彼當時中下階層民眾洗身軀佮泡身軀的所在。
  • 日祥旅社(販仔間): 設備簡樸,類似販仔的流才會到遮蹛,真濟野雞仔嘛攏會到遮,日祥旅社佇一九九八年拆遷進前猶持續經營。
  • 茶店仔(清茶館): 迫遷進前干焦賰「秀英茶室」佮「長歲壽號」經營中,以平民大眾為對象,尤其佇廣州街佮康定路交叉口濟三輪車工聚集,為品茶佮社交的場所。
  • 塗炭市:廣州街佮康定路口的亭仔跤,聚集塗炭和塗炭商叫賣,分早時佮下晡兩市。
  • 威靈壇:艋舺師公貴以頭縛紅巾為紅頭仔道士才有名,以辦吉事之法事為主,如補運解厄、收驚安胎等,無為新亡者超薦喪祭,每若新年威靈壇門庭若市。

電影場景

電影《艋舺》取景的「剝皮寮」老街位佇台北市艋舺區康定路一百七十三巷。因為電影賣座,足濟戲迷,尤以青少年來這朝聖,遊客暴增成做台北市上熱門的景點之一;其時代感建築也成做大愛劇場長年取景翕地。

參考文獻

引用

外部連結

  • 剝皮寮歷史街區官方網站
  • ARTOGO 線頂導覽《探秘艋舺剝皮寮的歷史寶藏佮百年傳承》
  • 臺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剝皮寮歷史建築群》
  •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 剝皮寮老街-交通部觀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