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二二八事件

出自Taiwan Tongues 台語維基
於 2025年8月26日 (二) 09:18 由 TaiwanTonguesApiRo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從 JSON 檔案批量匯入)

(差異) ←上個修訂 | 已批准修訂 (差異)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二二八事件是講一九四七年二月二七到五月十六日間,臺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民眾要求政治改革,最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武力鎮壓。一九四五年十月,日本佇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了後,以陳儀為首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臺灣。佇政治上,政府施政偏差不多、官紀敗壞、政治歧視,多數本土籍菁英被排拒佇外;佇社會上,受著國共內戰影響,武裝起事運動此起落落;佇經濟上,計畫經濟政策造成通貨膨脹佮經濟危機,失業人口擴大,社會問題密密生;佇文化上,戰後臺灣佮中國大陸存在明顯隔嚇,受日本化影響的臺灣人被指責是「奴化」,被要求「中國化」。 臺灣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漸漸累積,官民矛盾佮族群矛盾閣較致使緊張情勢持續衝懸。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七,專賣局查緝員佇臺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查緝私薰,拍傷薰販林江邁、誤殺市民陳文溪,激起群眾久積的憤怒。二月二八,市民罷市、罷課、罷工,遊行到專賣局抗議、去長官公署請願,毋過拄著衛兵以機銃掃射,數人死傷。這致使抗爭佮衝突全面湠開,臺灣各大都市爆發暴力事件,軍隊開銃鎮壓,死傷濟人。為著欲解決爭端、消除積怨,各縣市民意代表、士紳階級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希望藉著政治交涉居中協調,並且提出政治改革要求。另外一方面,各地民間力量共組做武裝部隊,收納銃枝、控制機關等等,企圖以武力達成政治改革要求。

陳儀表面上妥協讓步,接受處理委員會意見,但是將這改事件看做是「叛亂」,向中央政府請調援兵。三月初五,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派兵前往臺灣。三月初六,高雄欲窒司令彭孟緝佇高雄市展開鎮壓。三月初八,憲兵團自福建省到基隆市,劉雨卿所率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一師等部隊亦陸續天陸,各地展開大規模的軍事鎮壓,無過多抵抗。三月十號,陳儀宣布全臺戒嚴,解散處理委員會等社會團體。期間出現大量的群眾死傷、失蹤,基隆市、嘉義市、高雄市是受害上嚴重的地頭。其尾各地展開清鄉,出現真濟冤獄案件。五月十六,魏道明就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結束彼个戒嚴佮清鄉。

二二八事件致使大量臺灣籍居民拄著逮捕、銃殺抑是失蹤,包括無關係抗爭的菁英人士。這改事件影響地方政治生態,加深族群隔嚇佮對立。因為隨後臺灣實行長期戒嚴並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二二八事件牽涉著敏感的政治問題,成做禁止公開討論、研究的「歷史禁忌」。 一直到一九八空年代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衝擊,臺灣社會才漸漸閣重討論二二八事件。到一九九空年代了後,社會各界針對二二八事件展開調查研究、賠償受難者佮家屬、建立紀念碑、回復名譽等。當前臺灣設有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佮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各地亦設有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事件背景

接管臺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佇臺灣推行工業化佮教育,其後推動國語運動、皇民奉公會等等皇民化運動;遮的措施提升咱台灣人教育的程度,佇地方政府的角色日趨重要。一九四三年,中華民國、美國佮英國舉行開羅會議,佇美國主導下確立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的原則;原先計劃奪取臺灣的美國軍隊改研議軍事佔領,開始構想戰後體制。一九四四年四月,咧改變對臺灣政策了後,國民政府中央設計局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負責接管準備事宜,毋過佇治理佮用人政策上存在歧見。彼當陣陳儀是國民政府少數了解臺灣者,得著國民政府的主席、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支持。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本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佇臺灣的日本軍向中國戰區上懸統帥蔣中正投降,閣協助同盟國軍隊實施占領。美國佮中華民國共同擬定對臺灣的軍事佔領、派遣情報機構調查,若尾者變更了接管計劃的名稱佮執行,積極宣傳是「台灣光復」。 國民政府佇重慶市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佮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臨時辦公處,特任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九月二十,正式公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

當當時真濟臺灣社會精英和民眾存在「祖國情結」,著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新時代」有一定期待講,歡迎程度超過中國大陸其他地區。佇政治真空期,各地青年學生籌組三民主義青年團等等的團體,維持公共安全、保護公有資源、迎接國民政府等等,惟這類團體尾仔予人要求改組解散。陳泗治、林獻堂、葉榮鐘等日本時代社會運動人士、智識分子組織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佇各地指導練唱《中華民國國歌》、建造歡迎牌樓、訂製中華民國國旗,但是嘛有部份人士佇草山會議推動台灣獨立未果。十月十七,國民革命軍部隊到位臺灣。十月二五,臺北市臺北公會堂舉行了受降典禮。

彼當陣中國東北地區爆發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因為四面惡化無法度關注臺灣,干焦欲共臺灣看做是邊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央俱樂部、中國國民黨黨部等政治派系派員前往臺灣,部署情報網、接收日產佮爭奪資源,情報機構展開反情報、肅奸等工課,陳儀則任由派系勢力相觸。一九四六年,臺灣舉行地方選舉,選出臺灣省參議會等民意代表,促成政治參與的熱潮;毋過嘛發生逮捕漢奸、掠殺協助人士、起訴蔣渭川佮王添珍等等的事件,並出現區分原住臺灣之「台灣人/本省人」佮中國大陸各省區之「外省人」的省籍意識。

政治弊端

佇政治方面,長官公署的特殊化體制經過國民政府特別授權,和中國無仝款中國各省的委員會制,毋過存在真濟缺失、官箴佮軍紀欠缺。臺灣省行政長官享有極大委任立法權,而且有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人事管理指揮監督權,加上陳儀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形成中央集權的專制軍事政府。佇咧頒布這个集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軍事佇一體的長官公署體制了後,濟濟原本滿懷期待的臺灣精英佮民眾大失所望,並因為這種體制佮臺灣總督府相𫝛抑若戲號做「新總督府」,佇實施期間不斷有人建議國民政府高層廢除、恢復省政府的制度。

陳儀的最初雖然有圖治之心,毋過性格頭拄仔,下情袂當𬦰懸,官民關係惡質。攏攬大權的長官公署以統治者心態自居,袂當體察民情,政治上打壓臺灣人民,政治措施、參與和待遇失衡;同時發佈真濟臨時辦法,獨佔政治、經濟的、社會等資源。雖然名義上予臺灣人政治參與機會,實際煞以無政治人才、無理解中華民國國語等理由,將多數臺灣本土精英排斥佇中高級職位外。中國接收人員取代日本人地位,獨佔政府重要中高級職位,政府高層干焦有一名半山人士宋斐如;臺灣人失去工作職位、抑是位居下層,政治地位佮日本時代仝款遭受差別待遇,予人看做是「二等公民」。

對中國大陸各省人獨佔政治權位,原本期待伸展抱負的臺灣精英感覺失望,要求全面參政、實施縣市長選舉。除了獨佔高級公務員,誠濟機構單位開始充斥牽親引情、裙帶關係的用人做風,並且以外行領導內行。裙帶關係的風氣閣致使一寡公司、工廠搶搶頭有為青年,未獲倩的失業人士感覺無平,種種現象更加予原本熱烈歡迎「祖國」臺灣人民產生厭惡心理。同時佇仝一機構單位、仝一職級的仝款職業內底,外省人的工資閣比本省人懸、甚至懸出一倍,差別待遇的差距猶閣比日本時代閣較大,這會予有工課職位者閣無平。

仝時間,屯駐臺灣的國民革命軍第七十軍軍紀敗害,軍人佮警察偷提、玩賴、威脅、詐騙、恐喝、調戲、搶劫、刣人,開銃滋的事案件佇一九四六年看著無鮮,民間號做「賊仔兵」。 接收官僚忽視臺灣進步的事實、而且以中國習慣治理,同時陳儀用人不明,產生各種的牽親引情、社會特權、官僚作風、政風敗壞、營私舞弊、貪贓枉法、貪污 khoo-mí-sióng、軍紀混亂等弊端,社會亂象頻生,成做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原因。臺灣省參議員郭國基、林日高、韓石泉等人捌佇臺灣省參議會提出質詢,毋過實際的狀況無改善。

經濟困難

戰後臺灣生產事業佇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被嚴重破壞,中國大陸因政局動盪無力支援。佇經濟政策方面,陳儀推行全面性計畫經濟,實行獨佔剝削、資源管制、金融獨佔、財貨專賣佮國有企業貿易制度。基於索賠原則,日本留落來的兩百三十七間國有企業佮私人公司、六百外个單位,納入長官公署各局處設置的二十七間公司經營,閣有佮資源委員會相爭奪接收資源。佇大規模接收不當佮人謀無疑悟,日本財產變做特權者的私有財、甚至是予標示,咱臺灣人的私有財佮產業嘛予人無收,遮的中飽私囊的接收人員予人叫伊是「五子登科」、「 五工五地」,「 接收」嘛予人號做「劫收」。

代表的計畫經濟的機構猶有專賣局佮貿易局。沿襲日本時代的專賣制度,薰、酒、樟腦、番仔火、度量工具由專賣局專賣,鹽食、烏炭等等資源乎是財政部鹽務總局的臺南鹽業公司、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的臺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等國有企業專賣。對外的貿易局獨佔工業佮農業產品的購銷輸出,包括食鹽、食糖、烏炭、稻仔、樟腦遮的利純產品,禁止出口的木材、紙張也會使公開運銷。隨著國有企業無限擴大,計畫經濟政策和民爭利,影響民生經濟發展;同時接收官僚大肆搜查、官商勾結、獨佔真濟物資,而且利用臺票佮法幣的匯差,運往中國大陸趁取巨額利純。

遮的政策致使臺灣經濟發展嚴重扭曲,主要日用品價數起價、惡性通貨膨脹嚴重,經濟危機佮社會危機浮現,生存條件比日本時代閣較惡化。臺灣米糧短缺、價數暴起並且爆發米荒事件,食糖價數嘛因為資源委員會共臺灣糖業公司白糖免錢轉售暴起,長官公署的緊急措施效果無彰。不當的經濟管制、濫印臺幣佮抽稅的政策,後果是百業蕭條、民生凋遮,失業問題日漸漸嚴重,一九四六年底的失業人口估計有四十萬人至五十萬人(彼个時陣臺灣人口約六百萬人)。 隨著失業者面臨困困生活,社會上的偷提搶劫佮街頭討乞日日增加,部分職業者亦無法度領著工資。

一九四六年間,臺灣不斷爆發官員貪污案件,相關新聞報導佇一月底到二月底旬就有六則;濟位敢講的臺灣省參議員數次佇臺灣省參議會質詢、揭露弊端。仝年正月、四月佮十月,監察院派遣閩台區監察使楊亮功前往臺灣視察,講著社會不安佮陳儀施政,毋過無啥被重視。仝年七月,國防上懸委員會指派劉文島組成中央清查團前往臺灣調查,指出貿易局局長于百溪佮專賣局局長任維鈞貪污,根據胡允恭〈台灣真相〉一文,陳儀替兩个人脫罪,終保釋而不被追究;依照《民報》報導佮公文檔案記錄,清查團函請行政長官著-{ 于 }-、 任二人行政處分佮移送法辦了後,陳儀隨回函全盤接受,-{ 于 }-、 任均遭停職,檢察官偵結了後因罪嫌不足處分-{ 于 }-、 任二人無起訴,佇遮結果若是毋是干焦只有證實長官公署可能干預,是和輿論內底民眾看著顯有無仝款,對臺人來講顛倒閣較有可能印證唱聲中文案「因為著某高級人員之控制,不便起訴」,加深對外省人的無信任感。對官僚無法度、貪污的情況嚴重,陳儀並無摻以整頓,顛倒有意愛疼痛下屬迴避責任,嘛加深社會不安,以及人民對政府的不滿。

文化差距

佇社會文化方面,佮長期相較長期戰爭的中國,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除了早期抗日運動到尾期太平洋戰爭外大抵和平。經過長達五零年的日本統治,臺灣進入近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準等遠較中國社會進步,並形成集體意識。佇日本的隔離政策佮現代化教育之下,臺灣人具有近代國民和奉公守法的意識,認知佮價值觀佮中國人有差距。雖罔上蓋起初台灣人熱烈歡迎中國接管,毋過因為對中國政治制度佮社會現狀欠缺了解,著伊向望標準傷懸;相處了後發現真正的「祖國」佮想像相差誠遠,佇語言佮文化產生隔嚇佮無適應,乃至產生失望抑是反弄心情。

陳儀佮中國國民黨佮臺灣社會之間有明顯隔嚇,中國大陸政府官僚佮民眾對臺灣情形非常的生份。彼當陣臺灣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日本化,而且處佇日語思考的文化圈仔內,初次到臺灣的中國大陸人士便能感覺著日本東洋氣息。雖然旅居臺灣的中國大陸人士對臺灣的進步存有同感,但部份人因中國抗日戰爭結束、著「日本鬼仔」欺凌的不滿,對這類東洋氣息誠無自在佮反感,指責臺灣人受著日本奴化教育影響,強力要求予清除並且「中國化」。 長官公署設有臺灣省編譯館推動臺灣的文化重編計畫,並成立臺灣文化協進會等組織。

彼个時陣接收官僚經常以征服者、戰勝者的統治觀點,共台灣人看做是戰敗者,歧視、敵視、排斥佮打壓臺灣的文化佮價值觀,造成臺灣人佮中國人之間的文化認知出現矛盾佮衝突。反倒轉來,臺灣社會開始流行時行「狗去豬來」的講法,並懷念日本時代;無法度理解此情感的中國大陸人士對這是批評講是「奴化」,因為按呢形成循環。仝時期的,政府佇咧短期內無法度順利完成復員工作,日本人的遣返、中國各地臺灣人佮臺籍日本兵倒轉去臺灣攏出現問題,同時復員倒轉來臺灣的臺籍日本兵就職無路、一个文莫名,因為對政府有所不滿。

佇咧日本時代,臺灣社會治安良好,並且繼續到後來政治真空時期;其後因為經濟蕭條、民生凋痕、鱸鰻大赦案等等,社會偷提搶劫四起、騷擾事件不斷。負責公共安全的軍人和警察紀律敗壞、作威作福,而且臺灣佮中國文化隔嚇甚大,雙方適應不良佮衝突對立,發生布袋事件、新營事件、員林事件、反美示威遊行、迎諧事件等警民衝突,社會治安日益惡化。最終政策無妥當、政治歧視、文化差異及社會問題密生,催化族群矛盾、本土意識攑頭,官民間亦累積巨大矛盾,真濟人因為種種因素預感欲出現危機,毋過長官公署猶是無改善。

導火線

緝薰事件

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導火線源自查緝員、憲兵、警察單位查緝私薰處理穡擋。一九四七年二月二七早起十點,專賣局臺北分局接著淡水港有走私番仔火、薰等等活動之密報,派出傅學通、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豐沛鐵夫、葉得根等六名的查緝員,會同警察大隊派遣的四个警察,前往淡水港追查走私,但是查著少少百香薰、無重大斬獲。下晡六點鐘許,查緝員阮轉去臺北市小春園用過暗頓,按照密報轉往太平町圓環一帶查緝私薰,附近私薰攤販見狀紛紛逃散,尾仔佇延平北路、南京西路交會處的天馬茶房廊下查獲逃避袂赴的林江進出售私薰。

男緝員要當場將薰吹所得現款全數查扣沒收,林江邁表示一家三口生活困難,跪地哀求毋通共薰等物件總紮走,至少發閣一部份;路邊民眾也攏聚集觀、鬥求情,但是查緝員無同意請求。林江邁情急下纏抱查緝員葉得根毋放,葉著根綴手以配備的銃柄柄向頭殼,致使前者出血受傷、昏迷在地。在場圍觀的行人見狀群情激憤,隨包圍查緝員;查緝員趕緊放捒貨車分頭走竄,群眾也緊逐不甘。查緝員傅學通佇永樂町遭緊追者抱牢,情急下向群眾開銃示警,擊著佇家己厝圍觀的狀況的市民陳文溪胸部,隔轉工無醫。

這項舉動引起現場群眾閣較激憤,共查緝員留落來的專賣局貨車佮其緝獲的走私薰拖到圓環作孽、囥火燒洩恨。憤怒的群眾繼續追至查緝員閃藏的永樂町派出所,其後來轉去包圍警察總局,要求交出出禍兇手並共其銃殺,當當時捌有警察局官僚出面說明圓環緝薰事件的處理情形,毋過民眾猶是誠憤慨、無法度諒解。暗時仔九點外,在場的群眾著愛知查緝員被送去臺北市憲兵第四團部後,去憲兵團請願;群眾紛紛聚集包圍憲兵隊、咻交出兇手,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數次出面威脅、苦勸,攏予𪜶呼籲。

部份民眾閣去到位《臺灣新生報》報社要求刊登事件,主編吳金鍊表示收著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命令,禁止各報刊登事件經過,憤怒群眾拆毀 kha̋ng-páng、威脅燒毀報社。吳金鍊轉請社長李萬居出面,群眾佇咧後者答應刊載後散去,隔日刊登約百字事件消息。二月二八,因為群眾包圍警察局和憲兵團要求處理兇手無果,不滿的市民佇臺北市集結束起請願遊行示威、演說事件經過,通告罷市、罷課佮罷工;真濟店面相關門,街頭出現無安氣氛。早起九點,民眾遊行欲前往佇本町的專賣局臺北分局,途經太平町二丁目派出所的時陣拄著警察出面遏止,民眾憤而共伊圍做伙拍、作孽派出所內物品。

宣佈戒嚴

早起十點,群眾佇專賣局臺北分局集合,進入內底圍咧拍死二名職員,閣拍傷四个職員;閣共專賣局所存的番仔火、香煙、酒、器具、汽車佮跤踏車等物件,全部拋去道路放火燒去。警察著愛知訊息趕到現場,毋過看著圍觀的民眾濟、群情大心,干焦會當展目睭、毋敢處理。中晝十二的時,群眾包圍南門町的專賣局總局要求愛處罰兇手,但是因為憲兵佮警察事先防備,干焦拍破專賣局玻璃洩憤。因為訴求袂當達成,群眾轉往專賣局前後任局長任維鈞佮陳鶴聲官邸,彼陣兩个攏未來佇咧場,官邸內的物件予人㧌害;專賣局總局倒爿的南門工廠部份機器亦被作孽。

下晝時仔,群眾對臺北車頭前往長官公署請願示威,拄到中山路路口、猶未到達長官公署廣場進前,拄著衛兵攑銃阻止前進。其後長官公署二樓的衛兵以機銃掃射驅散,現場造成至少有兩个人死亡、數人著傷,其他請願民眾是四界閃避逃散。佇發生長官公署衛兵開銃的事件了後,民眾的示威、抗議佮遊行拄著政府武力鎮壓,局面更加複雜險惡。事件引爆群眾憤怒情緒,由請願處罰兇手轉做反對長官公署的示威、而且激化省籍衝突,臺北市街頭頓時出現暴力混亂,民眾分別佔領各交通要道、公共空間啦、飯店、商店等,紛亂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省籍怨恨,真濟民眾共外省籍公務員、憲兵、警察看做主要攻擊對象,外省商人佮民眾嘛佇無法度區別之下拄著牽拖,佇台北府城南門、台北新公園、臺北車頭、本町、永樂町、太平町、艋舺等咧出現拍事件,抑是集中一地看管的狀況。由外省人經營的公司嘛成做是洩恨目標,正華大旅社、虎標永安堂、新臺公司等等商店旅館拄著㧌害,汽車、貨車、貨物、商品等嘛拄著囥火燒破壞。新竹縣縣長朱文伯、警備總司令部副官處處長王民寧皆險險仔遭受攻擊,毋過真濟臺灣人亦基於人道主義,佇咧騷亂中集中保護抑是救助中國大陸人士。

憤怒的群眾閣占臺北新公園的臺灣廣播電臺向全臺灣廣播,批判貪污舞弊、稻米外運、民不聊生等現象,呼籲民眾出面反抗。陳儀發布臺北市地區臨時戒嚴後,出動軍人、憲兵和警察開銃鎮壓,繼續徛崗巡邏,各地攏有死傷。臺灣北部地區亦出現零星衝突,基隆市青年市民進攻警察局、派出所、機構宿舍,拍外省人佮軍人,遭基隆要塞司令部、憲兵隊和警察鎮壓,一直到軍方宣佈戒嚴才略為平靜;臺北縣亦發生衝突。另外佇咧三月初四,半山人士蘇紹文奉命調派新竹防衛司令,進駐新竹地區實施戒嚴、頒發公告,其後無重大事件發生。

衝突擴大

綴臺灣人民紛紛發起各種的抗爭,臺北市的衝突迅速湠開各地,治安的事件擴大為政治運動。各大都市攏有騷動佮衝突,民眾攻擊、包圍抑是佔領地方政府抑是警察局抗爭,並且拍外省人;部份地區要求保管警察局、派出所、軍營、兵工場的武器物資,避免開銃傷害民眾,閣家己維持治安;嘛有為著欲接收軍人佮警察武器,發生武裝衝突抑是予人鎮壓者,死傷濟人。因為無滿種種無做政策,大部份反抗行動和衝突針對政治腐敗問題,猶毋過各地反應無仝款,對政治改革的想像佮計劃並無一致;參與分子是有青年學生、退伍的臺籍日本兵、失業者、地方領袖、吐霸鱸鰻等等。

三月初一,板橋鎮秩序失控,民眾衝入臺北縣政府拍職員,淡水鎮、瑞芳鎮等地亦有外省人遭拍。群眾襲擊士林鎮、新店鎮地區供應局倉庫,搶劫軍用武器、物資並囥火,金瓜石的臺灣金銅銅籌備處職員宿舍拄著作孽。桃園鎮民眾接收新竹縣政府、驅趕警察局官員,並且阻擋自高雄市調派到臺北市的軍隊;彰化市是有民眾佇彰化車頭拍士兵。三月初二,對臺北市前往新竹市的青年學生呼籲參加起義,民眾開始拍外省人、作孽商店,並分頭包圍襲擊新竹市政府機構、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派出所、公務員宿舍,經憲兵佮駐軍出動鎮壓而費散。

仝日,彰化市民眾拍警察、囉舂器物,要求彰化市市長王一鹿罷免警察局督察長沈寶通、保管銃枝等等。臺南縣民眾襲擊斗六鎮、虎尾鎮、東石鄉、北港鎮等等政府辦公室佮警察局,舂歹物件、接收銃枝佮編組武裝部隊;臺南縣政府所在地新營鎮、新化鎮、曾文、北門、新豐等等的所在亦先後發生衝突,臺南縣縣長袁國欽率領政府的人員走避阿里山鄉。三月初三,臺南市青年學生、民眾接管永樂町等派出所、警察局、第三監獄、海關倉庫銃,彰化市民眾是控制彰化市政府機構。三月初六,臺南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佇市區發起無武裝遊行。

臺灣東部地區佮離島地區的大部份攏是人心浮動、接收抑是代管警察局武器,並無重大的衝突。三月初三,臺東縣民眾包圍田糧處倉庫、昌華公司米絞、縣長宿舍,臺東縣縣長謝真走避延平鄉紅葉村。三月初四,宜蘭區民眾收繳宜蘭機場空軍、蘇澳鎮軍需倉庫和警察局武器,集中保護外省人。花蓮市的民眾要求軍人、憲兵和警察解除武裝,青年組織維持治安、收繳武器佮分發的糧食,花蓮縣政府人員看勢逃避。臺東縣民眾奪取憲兵、警察佮臺東機場軍隊武器,佔領臺東縣政府佮郵電機構。澎湖縣因為馬公要塞司令部軍隊固守,佮愛員居中協調,干焦少數騷擾事件。

各方行動

要求改革

三月初一,臺北市參議會邀集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臺灣省參議員,佇中山堂組成「緝薰血案調查委員會」,推派黃朝琴、周延壽、王添珍、林忠等代表面見陳儀,提出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等五項解決緝薰血案的請求,陳儀同意並發表廣播談話。三月初二,處理委員會佇中山堂召開籌備會議,拜一孵、任顯群、包可永、趙連芳、胡福相等五位官員出席。會議聽取張晴川報告交涉情形,決定納入商會、工會、學生、民眾、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五方代表,其後主席周延壽擴大納入臺灣各縣市參議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等人參與。

三月初三,改組了後的處理委員會佇中山堂召開頭擺會議,商定軍隊撤回軍營、學生青年組織治安服務隊、推派代表協商討論,並佇咧特務藏入下成立忠義服務隊。三月初四,處理委員會佇中山堂開會,長官公署代表無閣參加。會議決議擴大組織,通知十七个縣市組織地方的處理委員會,但各地分會成立時間佮參與的情形無相𫝛;推派代表會見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要求禁止武裝部隊佇咧街頭向群眾開銃。因為長官公署應對無方法度,處理委員會向外廣播事件經過,表示只是爭取政治改革,原本單純的懲兇請願事件轉為政治改革運動。

三月初五,處理委員會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組織大綱》,提出八項政治改革方案。處理委員會發展做推動政治改革的團體,各地相連紲成立分會,提出事件處置對策、整合民間意見、訴求政治改革。不而過處理委員會干焦要求陳儀撤職查辦、政治改革、懸度自治、實施省長佮縣市長咧選舉等等,呼籲群眾袂當拍外省人,並無反叛中央政府的意思,秩序沓沓恢復。三月初六,佇咧王添珍主持之下,處理委員會選出林獻堂、陳逸松、李萬居、連震東、林連宗、黃國冊、黃朝琴等十七位民意代表為常務委員,同時發表《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告全國同胞書》。

毋過處理委員會內部立場分歧、令出多門,出現以蔣渭川為主的政治建設協會,佮王添珍、陳逸松間的派系爭權。同時因為臨時成立若組織松散,處理委員會無法度提出統一遵循的要求抑是行政綱領,無法度充分發揮安定政局的功能。三月七號,處理委員會佇中山堂開會,認為事件根本為腐敗政治,政府應該負全部責任。王添抹粉具體化政治改革綱領,草擬《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包括對目前的處理七條、根本處理二十五條(軍事方面五條、政治方面二十條), 要求政治改革、懸度自治。因為會議秩序混亂,另外附議追加十項要求,毋過追加條文有雷同抑是相𫝛的所在。

中部衝突

佇二二八事件內底,除了處理委員會的「議會路線」外,臺灣中部和南部地區分別成立武裝部隊並爆發衝突,特別是嘉義地區的衝突上蓋為激烈。三月初二,臺中座召開市民大會,前臺灣共產黨領袖謝雪紅予人推選做市民大會主席,旗下臺灣人民協會積極參與遊行示威。隨後謝雪紅成立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青年學生組成武裝的隊伍爭取自治,佮軍人佮警察發生衝突。仝日,一批臺中市落南的青年佇嘉義市中央噴水池邊仔呼籲響應抗爭行動,嘉義市的民眾、青年學生動員編制隊伍,襲擊嘉義市市長孫志俊公館、拍外省人,接收警察局、嘉義市政府機關。

三月初三,謝雪紅利用示威群眾自發組織的人民大隊,全面接管臺中市警察局、專賣局臺中分局等等重要政府機構,臺中市市長黃克立、專賣局臺中分局長趙誠等皆被拘捕,兩百外名外省籍公務員佮眷屬被集中看管。仝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佮嘉義市參議會舉辦市民大會,成立嘉義三二處理委員會、組織嘉義防衛司令部,民兵攻擊紅毛埤第十九軍械庫、控制嘉義廣播電台。三月初四,嘉義市武裝部隊攻擊軍隊佮政府官員聚集的山仔頂台灣省立嘉義中學,而屯駐紅毛埤的羅迪光軍隊進入市區鎮壓,自山仔頂向市區砲擊,市民死傷袂少。

其後嘉義市當地的學生囡仔差不多大動員,袂少社會的人士支持抗爭行動,但是參加者大半攏是烏合之眾。三月初五,嘉義民兵佮臺中市、竹山鎮、斗六鎮、新營鎮、鹽水港等地青年學生支援的武裝部隊,閣向紅毛埤軍械庫、嘉義機場的守軍發動總攻擊,佔水源地佮發電廠,切斷通往機場的水電。嘉義機場的守軍派出代表談判,但是得著臺北市飛機空投補予後隨的反擊,民兵佇附近大量的傷亡,陷落苦戰。其後軍隊暫停攻擊,佮民軍互相對立佇堅持五工。仝時期的,吳鳳鄉鄉長高一生咧湯守仁、林立等苦勸,出動阿里山鄒族青年支援民軍,軍隊退到紅毛埤。

三月初六,嘉義機場的守軍佮地方處理委員會談判,主要為軍隊納佇咧、民間提供糧食。仝日,陳泗治的民軍攻擊虎尾空軍基地的駐軍,雙方激烈衝突,其後駐軍因糧食不足逃入林內。三月七號,民軍攻落紅毛埤軍械庫,守軍佇撤退進前放火燒庫房物資,轉往嘉義機場固守待援。當時除了八百外名外省籍公務員予人拘於嘉義市,賰兩百人困守機場。無仝款臺中市紳士階級透過議會爭取自治,臺中市民主保衛隊和各校青年學生佇咧干城營區組織二七部隊,鍾逸人、蔡鐵城分別擔任隊長、參謀長,希望用武裝力量爭取民主政治。

高雄鎮壓

三月初一,高雄市地方欲員已經知影臺北市的訊息,高雄市市長黃仲圖、高雄欲窒司令彭孟緝分別準備。三月初二,鹽埕埔群眾圍攻警察局、一 〇 五後壁病院、憲兵隊、左營、田町倉庫等地,高雄市七百外省籍公務員退避至壽山的高雄要塞司令部避難。彼陣屯駐高雄市的兵力誠濟,彭孟緝閣認為這舉形同叛亂,是陰謀分子佮共產黨佇幕後計畫,反對談判、踮機出兵鎮壓。三月初四,高雄縣鳳山鎮、岡山鎮遮爾仔有發生騷動,民眾包圍警所、進攻要塞,去予軍隊拍退。屏東市群眾佔領市府佮警察局、拍外省人,脅迫屏東市市長龔履端封存武器。

以臺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為主的青年學生組成雄中自衛隊,和佔領高雄車站的憲兵隊激烈衝突,死傷濟人;學生彈盡援絕對,突圍避入附近三塊厝民房。三月初五,部份青年學生攻擊高雄要塞司令部,彭孟緝要求民眾繳械投降,以機銃掃射鼓山地區、迫擊砲擊體育場威脅。下晡,高雄市市長黃仲圖、高雄市參議會議長彭清靠、涂光明、范滄榕、捌豐明等人持和平條件前往壽山,要求佮彭孟緝談判;彭孟緝因軍事行動準備不足,採取拖沙的策略,以考慮所提條件為由,假理表示隔轉工才閣來協商談判。仝日,屏東市民眾攻擊憲兵隊,脅迫屯駐的空軍隊繳械。

三月初六早起,處理委員會佇高雄市政府禮堂開會,閣再推派代表佮彭孟緝交涉,希望禁止軍隊射擊抑是威脅市民、暫留軍營。黃仲圖、彭清靠、涂光明、范滄榕、曾豐明、李佛續等代表閣再前往壽山,提出和平條件;毋過彭孟緝用涂光明拔銃刺殺為藉口,逮捕佮談代表、只准黃仲圖返回,煞尾銃殺涂光明、范滄榕、捌豐明三个。下晡,黃仲圖猶未轉來處理委員會,彭孟緝斷然採取軍事鎮壓,下令高雄要塞司令部所屬武裝部隊、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一師何軍章團,兵分三路進攻高雄車站、高雄第一中學、高雄市政府和憲兵隊,閣佇市區大肆屠殺。

當軍隊到高雄車頭的時陣,予學生開銃阻擋,毋過後者因為火力懸殊敗退。軍隊開銃掃射鐵路車站出入人群,附近民眾見狀逃散,閃避袂赴人直接遇著射殺;軍隊閣進入高雄第一中學追擊逃散民眾。彼時陣處理委員會佮市民當佇咧高雄市政府禮堂等待上山談判的訊息,武裝部隊無預警投跋手榴彈佮機銃掃射,造成律師陳金能、高雄市參議員許秋粽、黃賜等等人喪生。三月七號,部隊佇咧高雄市區逐家所查、搶劫民戶,甚至強暴婦女;軍隊無差別掃射造成大量無辜民眾傷亡,予高雄市成做二二八事件受害上嚴重的地區之一。

鎮壓肅清

因應決策

陳儀、柯遠芬、張慕陶、彭孟緝、李翼中等臺灣軍政首長佮其他情報機構人員,無了解彼當陣臺灣社會的狀況,民眾對政治改革、改善經濟的迫切期待,一開始便認定事件的起因是「奸黨亂徒」策動,勾結來的浪人鱸鰻、臺籍日本兵,並利用日本御用士紳藉端生事,故對處理委員會抑是民眾的要求攏看做是無夠鬧抑是別有用心,閣主張採取鎮壓的手段。二月二八,陳儀已經向蔣中正報告臺灣有「奸匪勾結鱸鰻」製造混亂,閣共權宜處理;但是當各地的衝突沓沓仔咧湠開了後,陳儀一來鑑於軍警兵力不足以掌控局勢,二來為著欲維護其權位,採取安搭和分化的「兩面手法」。

陳儀一方面採取表面讓步妥協的安搭姿態,答應官民共組處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事件衝突,並呼籲莫行去街頭,對政治改革要求虛和委蛇、延延伸騙;另外一方面運用分化、滲透策略,分派軍事情報人員透入各地處理委員會,由情報機構、倒底線人、烏道、激進分子、相關利益人士等佇邊仔監視、介入操縱,閣利用蔣渭川製造內部矛盾。同時,陳儀向國民政府呈報不實報告、譀大代誌的嚴重性,請調軍隊前往臺灣鎮壓,並欺瞞請兵一事。三月初二,陳儀便向蔣中正報告臺灣「情勢嚴重」,要求國防部參謀本部參務總長陳誠緊加派重兵平亂。

佇佮處理委員會周旋、假使接受要求的時陣,陳儀通令各機構幹部因應變化「鎮靜處置」,積極進行軍事整備佮人員的部署。其後國民政府認定講這改事件是「叛國」舉動,同意派兵前往臺灣鎮壓。三月初六,陳儀向蔣中正指稱臺灣群眾「想欲離開中國獨立」,駐紮臺灣的兵力無夠,要求加派軍隊「反背亂」。 毋過對於節節升高的政治改革訴求,陳儀猶原放送表示接受,閣來函予𪜶處理委員會官方地位。三月七號,陳儀閣再向中央政府要求加派軍隊鎮壓。仝日,處理委員會通過《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佮要求,黃朝琴、王添珍等人前往長官公署面呈陳儀。

但佇確定中央政府決定派遣軍隊、並且三月初八登陸基隆市了後,陳儀斷然拒絕處理委員會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以此羅織臺灣人「公然反背中國」、「 追求獨立」等罪狀做為鎮壓藉口,閣推卸責任。其後王添珍前往臺北廣播電臺發表最後一改廣播,對外說明的事件佮原因經過、宣讀《三十二條處理大綱》、拄著陳儀拒絕的狀況。三月初八,處理委員會意識著危機了後,發表推翻《三十二條處理大綱》的聲明。中晝十二的時,做軍隊咧欲登陸的時,張慕陶前往中山堂佮處理委員會談話,騙講只要無牽涉軍隊的議題,中央政府絕對袂對臺灣採取任何的軍事行動。

武力鎮壓

早佇咧三月初七,為著配合援軍,陳儀下令所有武裝部隊集合待命、維持臺北市佮基隆市交通佮發電廠安全,閣監視處理委員會活動。三月初八,福建省增援的憲兵團兩个營坐海平輪登陸基隆市鎮壓,佮基隆要塞司令部隊佇街頭密集掃射肅清、並且搜查戶口,其後憲兵團入去軍臺北市。暗時,長官公署下令警察佮軍隊清剿處理委員會的開會地點中山堂,各部門參與者拄著逮捕、抑是開銃反擊,場面挐氅氅。其後楊亮功坐的運兵卡車前往臺北市的時遭受伏擊,圓山陸軍倉庫前有數百名青年學生遭拍死,警備總司令部、臺灣銀行等臺北市主要地區亦受著掃射。

三月初九,憲兵第二十一團第一營自基隆市到位臺北市,陳儀隨宣佈臺北市、基隆市開始戒嚴。雖然頭仔有零星攻擊事件,因為援軍不斷進駐臺北市壓制,鎮壓行動無遭遇強烈反抗便控制條局面。隨著整編第二十一師軍隊連紲數工對基隆市上陸,政府佇咧各地展開武力鎮壓、肅清、報復行動。三月十號,陳儀宣布全臺灣戒嚴、展開「綏靖」做工課,下令解散處理委員會佮各地分會等等「非法組織」,而且四界逮捕、暗殺處理委員會有關人士抑是講地方紳士階級。新竹地區亦進行靖靖的工作,員樹林、虎仔山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

雖然蔣中正命令袂當採取報復行動,毋過陳儀身為上蓋懸軍事政府長官,閣無效約束軍隊佮警察依法執行綏靖任務。因為臺灣過去並無戒嚴經驗,臺北市各地猶閣有民眾欲佇綏靖的期間上學、上班、工課抑是買糧食,因為聽無士兵口令抑是語言警告,就按呢予軍隊開銃射殺抑是流彈波及,四界攏是死體。基隆欲窒司令部奉命欲佇基隆市區展開綏靖工作,派兵增援屯駐金包里的軍隊,整編第二十一師四三八團第二營對邊仔協助。基隆欲窒司令史宏熹佇基隆市區、金山鄉、社寮島遮的所在展開掃蕩佮逮捕,致使港灣遍佈遭捕殺投海的浮屍,屠殺的情形干焦是高雄市。

欲佇各靖分區警備部隊佮警察執行武力掃蕩的時陣,施行袂少拍、拘捕、報復等等違反風紀行為,致使無辜民眾傷亡、烏白逮捕、未經審判就地銃殺等情事發生,甚至袂少民眾干焦因為鎮壓掃蕩的時陣摒掃的無差別射殺。三月十一號,史國華下令軍隊包圍八堵車站,銃殺車站鐵路員工報復。三月十二號,基隆要塞司部前往瑞芳鎮、四跤亭、九份仔、金瓜石一帶鎮壓,並且搜查淡水中學。三月十五,宜蘭區、蘇澳鎮劃欲到基隆綏區,重新部署兵力。三月二四,新竹地區展開第二階段綏靖工作,嚴密所查武器、「 掃除叛徒」佮清查戶口。

衝突肅清

因為長官公署已經周詳的計畫佮部署,佮各地騷亂無如報告般嚴重,武力掃蕩的行動遠較預期迅速。誠濟市鎮因為處理委員會的轉踅調解較贏平靜,啊若中部佮南部一帶的抗爭是臨時組成、無經訓練而且勢力分散的武力,無法度去對抗裝備精良的正規軍隊,這予陸續南進其他的縣市的軍隊所拄著的戰鬥規模無大,誠濟所在精英、青年、學生、民眾遭逮捕殺害。三月初八,嘉義機場的守軍因嘉義民兵圍困有糧食缺欠的情形,毋過臺北市飛機空運糧食彈藥、民間補給佮武裝部隊增援,局勢漸漸仔改變。仝日,整編第二十一師武裝部隊進駐屏東市,憲兵和警察開始拘掠人犯。

三月初九,半山人士劉傳能遊說處理委員會撤出嘉義機場外的包圍,守佇彼機場外的民兵走守,但後來數名試圖佮軍隊議佮的談判代表,佇嘉義車頭前拄著公開銃殺;仝時陣軍隊閣佇嘉義市劉厝掃蕩,濟名民眾死亡。仝日,高雄欲窒司令部總臺長彭啟超率領軍隊肅清左營高雄煉油廠,銃殺員工、濫糝滴、搜家伙仔。三月十二號,佇鎮壓消息傳開了後,為著避免城鎮戰傷佮無辜市民,臺中市的二七部隊退入埔里鎮。三月十三,整編第二十一師武裝部隊進駐臺中市,並且佇市區展開鎮壓;其後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協助運送軍隊,援軍繼續進入中部佮南部地區。

三月十四,軍隊陸續入去雲嘉南地區,展開綏靖的工作。嘉義市軍隊佇斗六鎮太平老街鎮壓,陳泗治地率領的民軍是拚無贏人,轉入附近的小梅、樟湖山區,進行長期游擊戰。仝日,軍隊進入龜仔頭地方,拄著二七部隊中途節。三月十五,軍隊對集集鎮經由日月潭進入埔里鎮,和二七部隊發生銃戰,互有傷亡。三月十六,二七部隊佇埔里鎮烏牛欄橋一帶,佮前往掃蕩的軍隊發生激戰,而且藉地利便讓以重新創作。猶毋過因為彈藥無夠、軍隊進逼、士氣浮動,二七部隊決定解散,隊員隨人轉去厝裡避難,抑是南下參加陳泗治的游擊隊。

三月十七,整編第二十一師知影二七部隊解散消息,進駐埔里鎮。其後陳泗治的游擊隊佮軍隊幾若擺發生激戰,雖然受著重擊,但是因為山區地形複雜無去予人徹底共消滅去,佇清鄉結束猶原佇小梅、樟湖等等的活動。三月十八,整編第二十一師獨立團佮第二營分別由鳳山鎮、宜蘭區兩地進駐臺東縣會合,欲佇花蓮縣成立東部綏靖區司令部。三月二十,澎湖縣被劃做馬公綏靖區,馬公欲窒司令史文桂主持各項綏靖工作,地方軍人佮警察防止臺灣欲犯走覕澎湖群島,加強監控、搜捕「彼个嫌疑份子」。

掠緝處刑

政府認定這擺事件是叛國行為,政府、軍隊、憲兵、警察佇援軍到位後成立聯席會報,調查並製作烏名單,共參加談判抑是抗爭者同齊列入有罪的「叛亂首要人犯」,有計劃地全面逮捕、祕密殺害。三月十一號,臺灣公共安全交予憲兵負責,憲兵和憲兵團所屬的特懸組、林頂立等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人員組成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莫四界隊、警備總司令部第二位遮的特務機關,濟擺執行逮捕、密裁、暗殺、未審判決工課,互相爭奪捕殺功勞。陳儀還命令憲兵特高組秘密逮捕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林連宗等人,擴大事件的打擊面,引起民眾的驚惶佮怨慼。

佇咧軍隊登陸後的武力鎮壓、屠殺佮清鄉行動中,參與各地處理委員會的委員佮對政府表示不滿者,大多數的拄著逮捕抑是處刑。除了直接參與的反抗份子外,誠濟無參與事件的臺灣社會精英,包括民意代表、律師、醫生乎、法官、檢察官、大學教授、教師、學生、作家、工商領袖、媒體工作者、社會大眾等,佇仝一个時段拄著逮捕殺害。其中部份人公開銃殺,屍頭示眾;部分人秘密銃殺,未見死體;部份人毋知去處理,音訊全無;部份人財產被奪,而且未歸閣。臺灣北部精英濟遭逮捕暗殺抑是失蹤,南部精英是加予人銃殺示眾,被坐監者亦人數濟濟。

政府有計畫逮捕肅清社會的精英,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林茂生、大公企業創辦人陳泗治、臺灣省參議員王添珍、林連宗、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楊元丁、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臺灣高等法院推事吳鴻麒、臺北市律師公會會長李瑞漢、律師李瑞峰、醫學博士施江南、《 臺灣新生報》總經理我們朝日、《 臺灣新生報》編輯吳金鍊、臺北市參議員黃朝生、徐春卿、李仁貴、陳屋、前檢察官王育霖、抗日運動人士廖進平、淡江中學校長陳會通、臺灣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主任陳復志、嘉義市參議員陳澄波、潘木枝、盧欽欽、柯麟、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張七郎等。

不過調查研究顯示涉案的認定佮執行存在真少弊端,真大部份受難的臺灣人抑是批評政府,抑是講訴求改革台灣政治,抑是提出「台人治台」等要求啊,但是無反叛政府的「叛國」意圖佮行為,煞佇二二八事件內底拄著軍人佮警察以「意圖顛覆政府」的罪名鎮壓處死。做中大部份臺灣智識精英佮地方領袖並無參與任何的暴動,甚至真濟人咧騷亂中勸告其他人毋通未振動、出面調解、保護外省人,猶原佇肅清行動中拄著逮捕陷害。同時多數受難者差不多無經過公開審判的程序,部份是被秘密逮捕抑是處決,死因不明而且屍首不存。

全面控制

做摒掃的工課

三月十四,臺灣經歷大逮捕佮肅清獲得控制後,警備總司令部展開「肅奸」做工課。三月二十,陳儀發布《為實施清鄉共民眾冊》。 警備總司令部佮整編第二十一師將臺灣分做臺北、基隆、新竹、中部、東部、南部、馬公七个綏靖區,以該區上懸的軍事單位主管做司令,展開「清鄉」做工課。清鄉主要目的是調查佮拘捕事件相關案犯、全面清查戶口、辦理自新自首、取得切結、恢復學校佮社會秩序、收納武器的軍品、情報部署等等,而且以親友連坐法威脅民眾;計劃先控制臺北市佮週遭基隆市、新竹縣市據點防務了後,繼續分兵向南捒入去,並如期完成。

佇清鄉過程當中,政府主觀認定「惡人」標準,各地不斷出現無經公開審判便遭逮捕、銃殺的情事,並傳出告密者佮構陷者。當中的部份是因為出於驚惶、驚惶遭連坐法牽連被告密者,但是亦有袂少人是因為個人恩怨抑是派系交葛,藉機恐喝勒索、公報私仇、抾怨報復抑是政治鬥爭,遭人密函陷害、羅織入罪抑若喪生的代誌。軍人、憲兵、情報機構佮政府無詳細共查證,著採信片面之詞貿然逮捕嫌犯訊治,所以造成袂少冤獄。有被掠抑是已定罪者為著逃生,經請託 khoo-mí-sióng、抑是特殊管道關講會當較無代誌,但是有的人散盡家伙仔猶原喪生。

各地不法軍人佮警察利用職權乘機勒贖敲詐、搶財物、假公濟私、殺人構陷,造成民怨。三月二九,長官公署公告《參加暴動份子非主謀者准自新辦法》,除了頭謀暴動分子嚴處以外,攏無閣強調用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衝突做指標,針對「盲對附和抑是被迫參加暴動分子」設計的「自新」概念。自新案例的放冗抑是嚴處的標準由政府來核定,欠缺明確法律保障;其實要求往後謹言慎行,閣犯會重罰佮保證人連坐,抑若列冊登記控管、思想訓導活動、勞皇營訓練等等亦產生威嚇效果。另外咧,誠濟民眾驚畏日軍遺留品會引禍上身,厝內佮軍器無直接關係的物品攏交予軍方。

佇這期間,真濟人過覕相揣的逃亡生活、其後擺才會使自首抑是自新,抑是因為某離子散、家破人亡。到矣四月,國防部保密局提出《二二八事變叛逆名冊》,將全臺灣分做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花蓮等各區,彙編近千人的「叛逆」名單,提供相關的人士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原職、擔任「逆職」、罪行、蹛址遮的詳細資料。十月二五,警備總司令部編寫《這本省二二八事變案犯處理經過》,講各地民眾依政府自新辦法辦理自新,報經前警備總司令部佮全省警備司令部核准者計共有三 , 九百空五名。

調查宣慰

政府為疏緩軍事鎮壓引起的反應、處理長官公署體制甲不當,積極展開調查、宣慰佮改制。三月初八,楊亮功奉派查辦事件,隨就去長官公署、軍人佮警察機關、各學校、各縣市視察。三月十七,國防部長白崇禧、陸軍總司令部副參務長冷欣、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第二處長蔣經國等人,代表政府欲前往臺灣宣慰,上蓋早受著各方期待。白崇禧到臺灣了後,對臺灣民眾放送,宣示政府的「闊大」政策佮基本處理原則,希望尊重法紀、快速恢復社會秩序;伊閣視察政府機關單位,去各地頭談聽取意見。

期間,白崇禧要求軍人佮警察不得抾恨報復、秉公速審嫌疑人犯、無追究參加「暴動」青年學生等等原則,使傷亡人數減少。白崇禧猶下令往後逮捕人犯著愛由警備總司令部執行,然憲兵隊無視命令繼續掠人行動。白崇禧猶指出柯遠芬濫用職權以致人心惶惶,毋過雖然捌建議共撤職處分,尾仔白崇禧猶向陳儀立場倚靠攏,並建議獎賞彭孟緝、史宏熹。三月二二,監察院派遣監察委員何漢文前往臺灣,協助楊亮功調查;楊亮功、何漢文捌和白崇禧交換處理意見,互相意見一大概好像。四月初二,白崇禧結束宣慰行程,倒轉南京市。

四月十一號,楊亮功經上海市倒轉南京市,就政治、經濟的、教育、善後處理等方面撰寫報告書,閣向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佮蔣中正報告。國民政府將事件的原因渲染成是共產黨分子、御用仕紳、野心分子、臺籍日本兵、中國遣回浪人佮鱸鰻遮的勢力策畫抑是煽動,是台灣人欲「做主」、「 脫離中國」的「暴動叛亂」;其中台灣人受著日本殖民統治的「奴化」、「 毒化」教育影響,漸漸仔「日本化」、反抗接收、排斥中國,並訴諸臺灣獨立抑是臺人治台的「偏狹概念」。 佇咧宣告結案了後,政府積極構建宣傳「政府版真相」,並佇咧戒嚴期間遮閘史實、䆀化謝雪紅等人。

政府出版品透過無糊「死傷」、抑是講本省人死傷,譀大外省人實際死傷人數,透此強調臺灣人的「殘忍狂暴」,做報復鎮壓的藉口。毋過中國國民黨內嘛有反省聲音,認為應該愛承擔責任、將陳儀撤職查辦。譬如講監察委員丘念台佮何漢文、閩台清查團代表劉文島、半山人士黃朝琴等等,佇有關臺灣的報告內底是毋是定事件的原因是共產黨抑是臺灣獨立,是政府弊政造成騷亂,因為需要展開政治改革、不應派兵、而且派遣大員安搭問。捌佮左營在地紳士階級食飯交流的代理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嘛是當當時少數會當反映臺灣人意見、向自我檢討的軍事人員。

善後工作

三月初八,蔣中正吩咐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部部長陳立夫佮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仔內底擬定《咱台灣二二八事件處理辦法愛點》。 三月十號,白崇禧、陳立夫、李翼仔等等人共處理辦法簽報予蔣中正。三月十七,蔣中正對臺灣民眾廣播處理辦法,呼籲確保守法精神、恢復社會秩序等等。陳儀承認這是「一擺失敗」,但是無承認政策有誤著、而且自認「鎮壓有功」,策動擁護其接任臺灣省政府的主席。三月二二,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擺全體會議,通過劉文島等五十五人的臨時動議,決定欲共陳儀撤職查辦,毋過蔣中正運用總裁特權撤銷此議。

其後國民政府展開長官公署的改制,各政治派系佇中國國民黨內爭奪權位。四月二二,行政院會議撤銷長官公署,改設臺灣省政府。同齊撤換陳儀,改派捌任駐美國大使的立法院副院長魏道明為首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四月二九,行政院核定通過臺灣省政府的委員、廳長、逐位長人揀,臺灣籍人士占十二名,拄仔好過半。五月初六,佇各方指責之下,陳儀調任國民政府顧問。五月十五,臺灣省政府正式成立,魏道明出任主席。五月十六,臺灣省政府解除戒嚴、了後食頭路,並且因為軍隊佇鎮壓期間咧屠殺民眾,電飭地方政府禁查不法情事。

就算蔣中正曾命令禁止軍政人員施行報復,毋過鎮壓的情況顯然違法濫權;丘念台、蔡培火等人曾建議依法嚴懲失職者以平民怨,毋過蔣中正並無接納。佇蔣中正為下,陳儀、柯遠芬、張慕陶、彭孟緝、史宏熹等等首長並無因濫糝掠、濫殺、報復若予人處罰,顛倒得著嘉獎佮暝升。一九四八年六月,因為蔣中正的信任佮愛護,陳儀予人搝石做浙江省政府主席。高雄欲窒司令彭孟緝閣較是受著蔣中正贈勳頒獎佮重用,予人搝石碾做臺灣省警備總司令,為台灣上懸的軍事首長;猶毋過這造成民間真深的驚惶佮不安,而且𪜶因為濫殺無辜在民間得著「高雄屠夫」的歹名。

後來的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豐富中華民國政府的統治基礎,確立威權體制佮對自由民主的壓制。毋過政府出兵鎮壓、濫捕屠殺,濟濟臺灣人因為心理創傷改變思想佮立場,採取長期反抗政府的立場,積極佇戒嚴高壓下投入傾向共產黨抑是臺灣獨立的反政府行動,衍生出袂少相關的案件,因此拄著逮捕、羈押甚至銃殺。就算講成立半年的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佇二二八事件的角色有限,毋過隨後的民怨佮失望,使其積極吸收二二八事件參與者的人、抑是吸收黨員,加速地下黨佇臺灣的組織發展,濟濟人閣較參與地下黨主導的北部學生運動等相關行動。

各界反應

軍事部署

二二八事件上直接的加害是軍隊和憲兵鎮壓殘殺民眾。佇駐軍調往中國了後,臺灣佮澎湖群島的兵力上少十五 , 空人至二十 , 零人,包括憲兵第四團、基隆要塞司令部、高雄要塞司令部、馬公要塞司令部等。警備總司令部參務長的柯遠芬是干焦陳儀的第二號人物,一開始便認為幕後有共產黨煽動「叛亂」,提出懸度自治、獨立、託管等主張是意要改變政府。柯遠芬以陰謀論認定處理委員會的活動,派遣人員滲透、分化,並佇事件擴大後嚴懲。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利用紳士階級,勸請蔣渭川出面安搭民眾、轉踅糾紛,藉此分化處理委員會內部意見。

佇咧事件初期,陳儀積極請兵和部署,挽地方司令指揮軍人、憲兵佮警察維持治安的軍事狀態。三月初四,經基隆地區、新竹地區、南部地區的軍事部署,提升做防衛司令備應「急變戰事」狀態。其後政府展開相連紲鎮壓和肅清,高雄欲窒司令彭孟緝首先全面鎮壓,基隆市、臺北市等北部地區繼續鎮壓市民,閣發布戒嚴令和大逮捕。國民政府派遣的整編第二十一師分別登陸基隆港佮高雄港了後,主要任務是以強勢武力掃蕩桃園鎮到嘉義市佮東部地區的反抗勢力,其後主導採取連坐法的清鄉逮捕,師長劉雨卿並任由部隊佇各地銃殺、報復民眾。

佇援軍欲到矣,警備總司令部主導捕殺臺灣精英佮民眾的行動,利用機會摃詐勒贖,譬如講林本源家族的林宗賢因 khoo-mí-sióng 才會幸存。張慕陶的憲兵隊佇戒嚴期間亦積極參與逮捕民眾,狂拘濫捕造成袂少弊端。海軍第三基地司令黃緒虞呵咾大危情、請求海軍總司令部增防軍艦,閣共臺籍海軍技術員集中的管制。經蔣中正下令,海軍總司令部增派太康艦、太平艦、中海艦、美頌艦、美樂艦等船艦增防,佇臺灣的中程艦、中權艦佇左營港、基隆港、馬公港三地巡航。三月十九,伏波艦佇烏坵鄉予輪船招商局的海閩輪挵沉,百外名官兵喪生。

整個綏靖計劃欲佇中部佮南部地區捌遭遇民間短暫的武裝反抗,如二七部隊、嘉義民兵佮雲林民兵發動的戰役,其他各地幾無戰鬥便如期完成。但中華民國建國後戰亂無奈何,而且中國抗日戰爭影響軍隊教育甚大,致使軍政制度佮風紀無法度嚴整清明,鎮壓和綏靖的過程充滿違法濫權、空白授權佮無法度狀態,閣有大量弊端產生。雖然蔣中正並無明令鎮壓抑是具體處置方式,而且捌申紀律、禁止施加報復,部分駐軍指揮官嘛力予彼个矯正,但袂當有效防範佮約束不法弊端發生,造成真濟無辜性命喪生;其中上捷看的有公報私仇、因為糾紛遭著殺害,抑是為著奪取、勒索財物而殺人。

情報機構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是當時情報樞紐,下有軍事統計局改組的國防部保密局、中央統計局和憲兵司令部(後二者佮前者對立), 佇臺灣各地部署調查員和線人,監視民眾蓋振動、傳遞情報。軍事統計局上早來到臺灣,以警備總司令部調查室掩護部署網路,情報蒐集的深度佮闊度較深;其後縮編做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林頂立擔任站長,並佇咧事件內底咧擴張。中央統計局所屬的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調查室欠缺偵緝職權,需要結合憲兵勢力偕同工作。憲兵司令部憲兵第四團兼具情蒐體系佮行動能力,所屬較懸組被賦予執行行動偵緝、特殊任務職權。

三月初三,柯遠芬召集陳達元、張慕陶、林頂立等情報機構負責人,要求偵查幕後策動分子的動態,以備「平亂」之用。佇事件內底,保密局滲透各地處理委員會、青年團佮自衛隊、《 臺灣新生報》報社、中部自治青年同盟本部等等,並強勢擴張勢力,新增協助緝辦的外延單位。其中保密局指揮許德輝組成忠義服務隊,表面號召青年學生維持治安交通,實在編列鱸鰻製造混亂擴大事端,事後顛倒歸罪學生。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調查室仝款提供名冊、試圖分化閩客、吸收鱸鰻人士、滲透處理委員會、協助搜掠調查行動,而且以清鄉「肅奸」為名進行報復鬥爭。

軍人、警察和線人閣反間策劃製造紛爭、加工武裝騷亂、變空變空,如圓山仔附近咧「暴民」攻擊海軍辦事處等等機關、楊亮功拄暗擊事件等等,閣成做軍隊鎮壓的理由。各系統情報機構人員閣分別密電中央政府,捏造、喧染佮誤導情勢嚴重程度,凸顯陳儀完全失去掌握能力打擊其威信,閣推卸無法度協助維持局勢穩定的責任,佮請求援兵武力鎮壓的理由。情報機構人員譀大動盪情形佮暴動人數、是講共產黨的黨員達萬人、凸顯中國人的傷亡程度,閣較指稱參與者是懷有叛國、獨立、奪權之重要的陰謀行為,國民政府因為這類情報告猶閣影響派兵鎮壓的決定。

情報機構人員佇臺灣社會咬牢線、監視輿情,羅織罪名製造各種「暴徒」名冊佮「參與事件人調查」,作為列冊緝辦、行動偵緝、逮捕銃殺的證據。情報機構藉由無仝管道的調查、吸收鱸鰻、操作大眾,袂少線人抑是倒底提供情報資訊、告密構陷𪜶人,擴大事件傷害。政府閣以連坐法威脅交出「惡人」,佇獎勵密告佮指認鱸鰻的政策之下,告密者佮構陷者造成誠濟個案。當中亦有所在鱸鰻提供情資、詐欺恐喝案例,毋過告密者的身份大部份攏隱密無公開。佇事件了後,政府閣強化山地行政佮管控政策,國防部保密局派遣特務針對原住民族精英進行監控工課。===縣市政府===

戰後臺灣縣市行政首長佮警政首長因為貪污無法度抑若無得著民間的好評,而且干焦有臺北市市長游彌堅、新竹縣縣長劉啟光、高雄縣縣長謝東閔三位半山人士;部份日治時期的所在政治精英是參選縣市參議員。佇咧事件紛紛亂期間,各地處理委員會為首的「談判交涉-和平解決」路線,佮青年學生為主的「收納武器-武力解決」路草結合。因應混亂衝突,地方的領袖精英、民意代表、紳士階級佮民眾佮政府交涉,提出改革政治要求,閣組成處理委員會、治安維持會、自衛隊等。部份組織接收銃枝、接管機關、維護秩序,甚至會當共武裝路線看做談判「枇耳」,以拓展上大利益。

佇二二八事件內底,部份縣市長佮處理委員會協調合作,不得民心者棄職閃避逃亡,抑是激烈對抗、請兵鎮壓,對地方衝擊無一。臺北市市長游彌堅、臺北縣縣長陸桂祥、臺中市市長黃克立、臺中縣縣長宋增加抹、臺南縣縣長袁國欽共縣政交由處理委員會維持。彰化市市長王一孵、高雄市市長黃仲圖、臺東縣縣長謝真等配合處理委員會。反之,新竹市市長郭紹宗、嘉義市市長孫志俊、屏東市市長龔履端等等佮處理委員會對抗。基隆市長石延漢、新竹縣縣長朱文伯、臺南市市長卓高鴻、高雄縣縣長黃達平、花蓮縣的縣長張文成、澎湖縣縣長傅緯武等等佮地方駐軍配合。

佇濟个縣市政府無法度行使職權之下,用縣市參議會民意代表為主的處理委員會佮地方分會,負責維持秩序、協商,閣提出處理對策和改革方案。三月七號,處理委員會提出「長官公署改組臺灣省政府」、「 各廳長平等起用臺灣人」、「 縣市長佇咧七月初一直接選舉」等要求啊,陳儀表示接受,並答應會使「改選無講職縣市長」。 部分縣市處理委員會呼應陳儀指示,推舉三位縣市長的候選人呈請陳儀圈定,部份縣市是支持現任的縣市長。比如講臺南市推捒黃百祿、侯全成、湯德章為市長的候選人,花蓮縣推選張七郎、馬有丈人、賴耿松做縣長的候選人,部分候選人後來遭逮捕銃殺。

佇二二八事件了後,黃克立、朱文伯、郭紹宗、孫俊志、陸桂祥、石延漢請辭職務並隨照准,泅彌堅、宋增加、王一孵、卓高陵、黃仲圖、龔履端、黃達平、袁國欽、張文成、謝真、傅緯武等續任抑是調任伊職,大幅影響地方政務推動;毋過彼當陣縣市層級佇統治結構當中為次要角色,賞罰標準並無明確。同時,部分縣市參議員名列事件愛犯、甚至喪生,其他參議員轉來支持陳儀、協助善後處理;但是因為對政治感覺失望佮凊彩,後續出席人數銳減、議事工課相對消極低落。此外,部份的基層公務員、軍人、憲兵佮警察人員佇事件中藉機勒贖敲詐,但部份警政人員因為事件喪生。

其他的機關

長官公署全力推動「去日本化」、「 中國化」政策,共中國制度延伸到臺灣施政,特別對日本時代以近代法律思潮培養的臺灣法律專業人才存有疑慮。佇二二八事件內底,有懸到百分之二十的臺灣司法官、律師等司法界精英佮司法人員死亡、失蹤,抑是予人捎、拘禁、通緝等,其中臺灣高等法院推事吳鴻祺、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王育霖、律師李瑞漢、李瑞峰、林連宗、陳金能、林桂端、湯德章等等的人喪生。因為事件衝擊、語言文化等等的環境因素,濟濟臺灣法律精英對司法體系轉業,甚至離開臺灣;留佇法界的人著愛適應新的司法文化,甚至棄守部份法治理念。

部分外省籍司法人員、法律精英佇事件中拄著拍抑是損失財物,引發離職出走潮,禁忌採用本地人才的政府共司法人員任用標準、擴大引進外省人才的彈性,出現牽拖的現象。其中二十幾个無任用資格者進入臺灣司法體系,若違反《法院組織法》等人事法規的權宜性任命援用著一九五空年代初期。該措施增加速臺灣司法體制和文化中國化的速度,在地法律人才拄著邊緣化,而且族群溝通不良。同齊佇法官終身職的制度保障之下,搝低法院司法人員的素質,當期影響臺灣司法案件的品質;來處理二二八事件相關案件的非法程序佮習慣嘛影響以後的審判文化。

隨著國共內戰爆發,中國共產黨借學生運動妨礙中國國民黨,臺灣的學生運動佮抗爭四起。佇二二八事件內底,臺北市學生傳播消息、號告抗爭,原本對長官公署佮教育政策的不滿擴大,大量青年學生成做抗爭主力,協助維持治安、組織青年團體、提出改革要求,甚至積極有參與武裝攻擊佮接收行動,包括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省立農學院、臺灣省立工學院、臺灣省立嘉義中學、臺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等等。這致使各級學校陷落停頓,部份學校教師、行政人員、青年學生因為這个事件喪生、被掠、失蹤,部分青年學生組織亦遇著報復。

二二八事件了後,因為各地青年學生以「盲對附和」者較濟,政府宣佈闊大處理、既往無罪原則,進行學校復課佮整肅學做風工課,提供救恤佮補救措施。同時展開一系列整頓學校的處置措施,包括查封關店延平學院等等學校,視情節懲戒師生等等。政府猶閣將事件歸因為「日本奴化教育遺毒」,重新檢視「中國化」政策,訂定各式思想佮觀念上的才閣教育訓育規則,藉此增強對中國的認同佮向心力。按呢理由而下、是對外而內規範各級學校佮學生囡仔行為,嚴格規範原先自由開放的校園內底外秩序,後壁教育、文化閣較長期受著黨化教育和戒嚴影響。

半山人士

半山人士是講出身臺灣、佇臺灣有一段生長經過,佇日治時代去到中國大陸,加入國民黨政府佮中國國民黨工作,因為中國的政治文化有所涉獵的人。雖然半山人士應該愛扮演中國政府佮臺灣社會的中介,毋過真濟干焦急切呼籲政府「收復臺灣」。 就算臺灣調查委員會囊括半山人士,實際運作以陳儀的江浙同鄉佮伊擔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時陣的班底為主。部份半山人士捌向國民政府提出接管臺灣的注意事項,譬如講臺灣調查委員會的半山人士捌建議接管臺灣應「加用臺灣人」、以台灣人為行政主體,毋過政府對半山人士的建言甚為輕忽,甚至予𪜶會當定著。

因為半山人士有特殊的「中國的經驗」,並毋是長期處佇咧日本殖民統治下、而且資訊受限的臺灣在地人所會比得,所以國民政府希望佇咧接管臺灣了後,會當借用這批人士治理台灣。佇政治派系鬥爭的背景下,半山人士佇戰爭經過了後紛紛轉到臺灣,並出任政壇的要職,形成一股「半山仔集團」。 毋過雖然陳儀希望藉重半山人士改善長官公署佮臺灣民眾的關係,啊若部份半山人士實際上成做接管過程中的受益者,佮臺灣本土精英嘛有存在的權力、利益的競逐關係,結果半山人士佇咧戰後初期顛倒並無成功扮演中介角色,甚至成做官民之間的障礙。

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後,台灣民間社會對職政府機關的半山人士有真濟負面的批評,認為𪜶「出賣」台灣人。陳儀捌運用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副議長李萬居、秘書長連震東、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林忠等半山人士居間轉踅,試圖恢復秩序、維持治安,毋過多徛佇陳儀立場協助平息抗爭,毋是以臺灣民眾立場向陳儀爭取權益。部份半山人士受著政府的重用、實際參與鎮壓行動,閣以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站長林頂立、新竹縣縣長劉啟光、新竹地區防衛司令兼新竹縣縣長蘇紹文、長官公署警務處處長王民寧、臺中區防衛司令黃國書等人為典型。

對清鄉來做工課,臺灣民間流傳是半山人士協助提供「烏名單」,警備總司令部才會當羅列的「暴動首謀」清單緝掠,致使各地的精英遭捕殺,半山人士定定予人看做是二二八事件實際的受惠者。不過雙方存在附屬關係,政府並無完全信賴半山人士、抑是予決策地位,使其只通扮演外省籍接收官員的庸附角色。同時干焦忠誠而且𤆬半山人士才會受著重用,半山人士佇二二八事件內底嘛可能因為其立場、批判的時陣政而且拄著銃殺,比如講捌任《人民導報》社長的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主任陳復志等。

社會團體

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了後,中國國民黨各勢力進入臺灣,臺灣人捲入黨國不分的政治派系鬥爭。佇咧訓政體制之下,一般民眾干焦會當組織以職業團體為主的人民團體,中央俱樂部派的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便企圖操控政治建設協會等的社會團體。佇臺灣省黨部協助之下,原本對臺灣民眾黨精英成立的臺灣民眾協會,改組成具合法地位的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佇各地設置分會。毋過積極提出去殖民地化、實施地方選舉等臺灣人自治理念,予李翼中和陳儀感覺誠不滿。仝時期閣有台灣省憲政協進會、臺灣重建協會等等的團體。

頭仔政府調查報告將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佮擴大規濟罪做一寡社會團體,特別是共產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佮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等等。佇舊臺灣共產黨勢力爭執主導權下,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地下黨黨員佇各地吸收不滿百人,干焦佇臺灣各地咧做新聞宣傳、武裝學生等介入工作,無法度承擔策劃、煽動佮主導事件。三民主義青年團並非一般的社會團體,是訓政體制之下佮黨部平行的特殊組織,彼當陣有真濟台灣倒翼仔份子加入、批判政府腐化貪污。誠濟三民主義青年團幹部抑是精英參與各地抗爭,但是屬個別的行動、毋是組織行動,而且喪生抑是予人掠去。

拄著利用了後被迫解散的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是受害上深的社會團體。陳儀等人捌傍領導人蔣渭川出面安搭民眾,其後煞用公開徵調臺籍日本兵出面維持社會治安、反背國家做理由,下令解散。政治建設協會佇鎮壓過程中傷亡慘重,真濟名幹部被掠拄著失蹤,王萬得、潘欽信等四界覕覕抑是逃亡海外。警備總司令部閣解散濟个「非法組織」,半山人士組織的臺灣省憲政協進會趁勢起枝,佇事件後發起臺灣新文化運動委員會,多數成員日後閣愈成做政治新貴。另外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佇二二八事件內底亦有真濟行動。

由各地民意代表、紳士階級、青年學生組成的處理委員會等組織是這場紛爭的主角,有相當程度的民意基礎。各類民意代表、縣市參議員、政府官員等所占比例對北而南、由西抑若東遞減,越基層的分會和支會的比例愈低。處理委員會大部份認為這件代誌是對政治腐敗的不滿,整合民意、溝通交涉、簸借米糧、協調民生、維持治安、袂起來的衝突,一度取代各地政府功能,並且謹慎提出政治改革要求。佇咧事件了後,處理委員會主要成員被用無仝名目清算,包括列入名冊、發布通緝、自首自新、逮捕監禁、徒刑感訓、銃殺私刑等等,縣市層級閣比縣市以下層級嚴峻。

新聞媒體

政府報告曾經點名「輿論不當之影響」是二二八事件原因之一,認為媒體言論激發民眾反對政府的情緒。彼當陣佇咧公、民營報社激烈競爭下,新聞媒體工作者對政府施政有諸多批評佮公開,形成輿論影響。但是除了經濟因素打擊經營外,政府借著媒體宣傳、新聞政策排斥,展開嚴密的管制,新聞媒體干焦會當「照實報導」。 同時政府禁止報紙日文版、取締報刊雜誌倒翼言論活動,情報機構嘛對印刷媒體展開監控,並佇後來以此指控罪狀。但是就是照實報導,逐工報紙頂懸的消息公多數是軍人開銃、警察亂紀、官員貪污、物價起價等等,嘛因此予人處罰。

三月初八,隨著軍隊駛到臺灣,為著打壓、報復佮肅清異議者,政府逮捕抑是殺害袂少報社主要負責人、主管佮新聞記者,震撼言論思想自由。《民報》社長林茂生、《 臺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佮日文版主編吳金鍊、《 人民導報》前後任社長宋斐如佮王添趨、《 大明報》總編輯艾肪生、《 臺灣新生報》臺中分社記者陳安南、嘉義分社主任蘇憲章佮高雄分社主任邱金山等人拄著殺害,《 民報》總編輯許乃昌佮總主筆陳旺成是被通緝而逃亡。三月十三,警備總司令部發布命令,查封《民報》、《 人民導報》、《 大明報》等濟間主要的民營報社。

咧訓政體制之下,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負有蒐集情報的職責,設有臺北分社會採訪的臺灣新聞傳回南京總社,葉明勳為負責人。不而過其電文報導完全對陳儀政府佮軍方立場,不斷出現外省人拄著拍、甚至彼曲解真相的錯誤訊息,忽視臺灣民眾的意見和社會臭亂的實情,甚至是建議國民政府派兵鎮壓。因為中央通訊社是國民政府了解臺灣政情的重要管道,其傳達的訊息對蔣中正的派兵決定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各地無線電廣播電台予民眾占領嘛予人看做是事件擴大的原因,政府強化掌控廣播電台,管制電報、電話通訊網。

另外咧,政府閣查扣各種「反動刊物」,並且嚴格禁止倒講話。最終有十六間官民營報社遭查封抑停刊,抑是發行人、記者被逮捕殺害;政府共情報機構除了管制新聞業,而且佮中國大陸媒體工作者直接控制抑是重組報刊雜誌、廣播等等新聞媒體主導權。佇咧一九四九年發佈《臺灣省戒嚴令》、一九五空年確立動員被亂體制後,制定誠濟限制新聞自由的管制法令,臺灣精英失去發言權。政府閣較「戴紅帽」方式封鎖訊息,將事件的原因是歸諸共產黨的陰謀,閣予新聞媒體避談二二八事件。到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了後,相關新聞管制綴尾攏放冗、廢除,媒體環境漸漸趨向正常。

其他反應

中國大陸

身為國家上高領導人,蔣中正佇二二八事件內底角色是重要議題。一九四七年二月十日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四號間,蔣中正經由濟濟的單位相關人員來往的函電報告佮臺灣人團體等等的訊息,掌握臺灣民情佮事件的各種資訊。毋過蔣中正忽視臺灣人士和民間團體的陳情呼籲,佮早前楊亮功、劉文島等等建言,並且受著陳儀、柯遠芬等主政者呵咾大危險的報告影響。是第二擺國共內戰情勢佮防範中國共產黨的心態,過度信任陳儀的蔣中正接受陳儀佮各情報機構的請兵要求,認為講事態嚴重,而且咱台灣人要求改革、抗議無公是意圖「脫離中國」、「 反背中國」的舉動。

三月初五,佇將事件看做叛亂了後,蔣中正指派陸軍整編第二十一師長劉雨卿𤆬部隊前往臺灣鎮壓。三月初六,佇接著國防部佮蔣中正命令了後,劉雨卿飛往南京市晉見蔣中正,蔣中正面授機宜,並且發予六百枝手銃。三月七號,蔣中正電告陳儀表示整編第二十一師自上海市出發,佇三月十進前到位臺灣。仝日,劉雨卿坐美齡號專機飛往臺灣,綴尾就晉見陳儀告知蔣中正意向。三月十號,蔣中正頭一擺公開發表有關演講,定調事件為臺籍日本兵佮共產黨策動造成暴動、並因為處理委員會提出「無理要求」決定派兵,這此演講成做國民政府的主流講法。

佇咧戰後初期,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東北等地組成臺灣人同鄉會團體,佮國民政府交涉。二二八事件爆發了後,遮的臺灣人社團佮民間人士發起請願抑是聲援,要求嚴懲陳儀、赦免參與的民眾,報紙是正面報導。旅京滬臺灣人團體成立臺灣二二八慘案聯合後援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去南京市請願;並派代表到臺灣慰問,毋過遭軟禁遣回。其後臺灣人團體繼續關心善後問題,編印輿論集佮週年誌。另外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對二二八事件的論述歷經濟濟擺的轉變,古早定位佇咧「反蔣幫」、「 反美帝」指控,後來藉紀念建立歷史地位、閣進行「統戰」放送。

就來臺灣服務的外省人來講,雖然部份的軍人抑是公務員有貪污、營私舞弊等劣行,但並非所有人員攏是貪官污吏。毋過佇二二八事件內底,部份外省人成做替死鬼,予群眾攻擊才出現傷亡。其他的人數雖然無臺灣籍受難者濟,但是予一寡公務員心生驚惶離開臺灣,遮的現象嘛予中國大陸佮臺灣之間的隔嚇加深。一九四九年八月,佇咧佮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鬥爭全面橐敗了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灣。其後蔣中正檢討中國大陸的淪陷佮派系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進行黨內重大改造,透過各種方法剝掉舊有勢力,而且重新確立個人集權地位。

國際社會

關於戰後臺灣的國際地位,美國徛佇咧《開羅宣言》協助中國軍隊佔領/接管臺灣,但同盟國佮中國對臺灣人地位持無仝款的看法。雖然臺灣、澎湖群島佇咧一九五一年《舊金山佮約》簽訂前,只是軍事佔領的殖民地領土,協助接管的美國對《開羅宣言》佮同盟關係,佇咧政策態度的上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同時採美國駐南京大使館和美國駐臺北領事館形式。毋過對中國政府片面決定臺灣人國籍、澀谷事件發生等等,猶是引起英國等等的外國的反應。佇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後,事件經過佮處置攏有連紲性報導,抑若國民黨政府煩惱引起國際反應,對外國政府有所顧慮。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政治建設協會等等捌向國際發表意見,包括共美國請願、請求聯合國託管等。但就算美國駐臺北領事館內部意見分歧,駐南京大使館、美國國務院等等機關立場基本是採取邊觀態度。英國淡水領事館捌提出多份報告,英國外交部是經濟佮貿易利益考慮採取保守態度。日本方面無過偌反應,佇事件加緊遣送日本人。其後美國政界重新評估《開羅宣言》,推動臺灣託管論、獨立論等臺灣地位問題,特別是葛超智扮演的角色;這致使佇《舊金山佮約》佮聯合國處理頂面,臺灣人自決、臺灣地位無定論等的議題出來。

一九四八年起,參與事件的存活者逃亡海外繼續抵抗,分做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左翼分子佮主張臺灣獨立者,其實有無仝款的詮釋。就算政治光譜兩異,兩方以二二八事件為號召,逐年佇各地舉辦紀念遊行佮追思活動,否定中國國民黨統治臺灣的正當性,後者閣較藉此強化臺灣民族主義運動。海外臺灣人閣發行濟濟印刷刊物抑是著作(如署名林木順的《臺灣二月革命》、王育德的《苦悶的臺灣》、史明的《臺灣人四百冬史》等)來詮釋事件論述,當中一部份著作強調臺灣人反抗革命,啊若一部份左翼史料提出中國共產黨的角色佮事件定位;另外嘛設立臺灣之音等另外的媒體來進行對抗。

一九五空年代,廖文毅的臺灣閣再解放聯盟提出臺灣獨立主張,而且重視二二八事件的象徵意義;另外一部份停留香港的共產主義者漸漸欺向借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臺灣。一九六空年二月,明治大學講師王育德佮東京大學留學生黃昭堂等成立臺灣青年社,創辦《臺灣青年》雙月刊,發行二二八事件特刊。臺灣獨立建國聯盟頂美國臺灣獨立運動亦重視二二八事件,刊登報紙廣告、示威遊行等等的。但是雖然共產黨佮臺灣獨立運動者的歷史解說無仝、解放臺灣佮臺灣獨立的目標嘛明顯衝突,中華民國情報機構人員誣指兩方是仝一篷人,照打擊所有政治異議人士。

後續發展

白色恐怖

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後,國民政府派兵鎮壓清鄉,逮捕、銃殺精英佮民眾,引起地方驚惶。對政府以無仝名義逮捕參與者的人,佇丘念台等人爭取速審、李友邦呈請保釋之下,被逮捕、軍法審判的案犯著以「闊大處理」,陸續獲准保釋,由地方刑警隊查看管考。隨著國共內戰局勢轉變,中華民國政府佇一九四九年徙對臺灣。因為懷疑臺灣人民忠誠、擔憂中國共產黨份子潛伏,政府以情報機構多線內部偵防,透過情報佈建、逮捕偵訊等等的手段,追掠、清查、清理參與事件的民眾;同時以兩岸對立衝突局面的威脅,實行戒嚴統治,牽晬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等等。

其後政府會加強特務統治,監控、逮捕、偵訊佮軍事審判反對人士,並佇馬場町抑是六張犁等處執行銃殺,抑是送去綠島監獄抑是泰源監獄監禁,造成無數冤案;整肅𪜶的家己、誣陷織罪的行動,致使人自危、驚談政治,長期充滿「白色恐怖」氣氛。同時政府對二二八事件參與者展開清查清理,注意逃亡者、參與者的人、首謀相關者,佇咧案件偵訊時陣特別調查。進前去予從寬處理者予人反背烏白犯刁工清理、秋後算數、加重論罪,抑是因親友關係牽連遭銃殺抑是坐監,包括高一生、湯守仁、林慶雲、陳正雄、陳崑崙、陳明忠、羅明鈞、蔡泗堂、黃金島、林西陸、林日高等。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蔣經國下達指令,對二二八事件參與者加強監偵考管,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統計捌「叛亂」人數達六 , 三百十七个人,研擬監視考核的辦法,但是因為警力無夠、執行困難等等的因素無法度實施。政府對二二八事件參與者的疑慮,由一九五空年代初期煩惱參與共產黨,至一九六空年代轉做擔心做臺灣獨立運動所用。一九六二年八月,警備總司令部呈報國家安全局,決定擬定《戊寅分子處理原則》;其後通知臺灣省警務處,命令各縣市警察局確實防範控制,成做各地警察機關監管「二二八事變分子」的根據。

此後二二八事件相關人員被以「戊寅分子」、「 丁亥分子」、「 靖平分子」稱呼,地方警察系統對入出境申請、戶籍徙位查考試、做工課生活、思想言行皆嚴密監偵記錄,這類長期的列冊管考袂簡單停止、而且忝及親屬,大多數攏人死亡的時陣才註銷。此外,對事件參與者的調查佮管考嘛是機關保防的主要業務,除了接受檢舉調查以外,各機關保防單位不三時因為頂司指示,佇特定時期對事件參與者在內的異議分子進行監偵防範佮警戒行動。一九七空年代了後,若拄著二二八事件週年前後,政府定定動員各單位對相關的活動抑是會當疑分子進行監偵佮清查。

平反調查

佇黨國體制內底,牽涉敏感政治問題的二二八事件成做臺灣社會上大的歷史禁忌,長期無法度公開討論、研究史料,政府閣較以制式講法掌控其實歷史詮釋;相對的是,海外臺灣人社群繼續討論事件解說,民間亦有相關智識佮經驗的紀錄佮史料出版。為著欲反制海外臺灣獨立運動論述,政府成立「𫝻塵專案」、出版《𫝻去歷史明鏡內底的塵埃》,指責追究二二八事件是「裂裂族群」。 一九八一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李筱峰投入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學術研究。一九八三年,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劉一德等人前往彭孟緝官邸噴漆,政治反對運動亦提出平反要求,試圖突破禁忌。

一九八七年二月,陳永興、李勝雄佮鄭南榕等人共同發起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有五十六个團體加入,訴求政府公開歷史料、展開調查、出版研究論文佮資料、興建紀念碑佮紀念館、每年二月二十八號訂做國訂假日、公開會失禮、賠償二二八受難者傷害損失等。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展開祈禱會、祭拜典禮、座談會、演講會、和平遊行等等紀念活動,挑戰中國國民黨禁忌;雖然上頭先予政府強力壓制,佇民主進步黨佮無黨籍政治人物推捒下,政府沓沓佮民間要求密切互動。仝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前往各地紀錄二二八事件口述歷史,民間閣佇嘉義市起頭座二二八紀念碑。

一九九空年,綴臺灣漸漸民主化,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確立處理二二八事件佮白色恐怖的調性佮框殼,慢慢仔正視二二八事件,積極回應民間要求。其中立法院會頭擺為事件受難者恬哀,行政院院長郝柏村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展開研究等事項。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布會失禮函和舉行追思禮拜後,曠野社號召基督教團體佇臺北市浸禮宗懷恩堂舉行平安禮拜。一九九一年,為著欲督促政府的面對這个二二八事件,民間成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其後佮現代學術基金會、臺美文化基金會頭擺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統派亦藉著紀念二二八事件提出政治訴求。

另外一方面,行政院專案小組成立研究小組撰寫報告,毋過揣檔案的時陣遭遇困難。一九九二年二月,行政院公佈《「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是官方首本研究報告,並修正過去的講法。仝時期的,民間研究小組出版《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賴澤涵、戴國煇等亦有專著佮專文。行政院閣成立二二八建碑委員會,碑址定佇臺北新公園,但碑文引發爭議。啊若頭一个以受難家屬為成員的組織二二八關懷聯合會成立了後,各地也有關懷團體。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八,佇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李登輝正式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公開表達歉意。

轉型正義

一九九五年二月,臺北市市長陳水扁宣布將二月二八訂做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仝年的十月,行政院出資成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積極做補償金審核發放、紀念追思、撫慰和頒發獎學金遮的活動。同時經呼籲,政府陸續公開佮出版政府檔案的史料,有大量受難者家屬的口述訪查出版。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八,陳水扁共臺北新公園改名「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其後臺北市政府設置二二八紀念館,主辦各項美展、音樂會等活動。一九九七年,政府修法將二月二八明訂做國訂假日。一九九八年底,因為陳水扁競選連任失敗,臺北市的平反運動無法度進一步來推動。

二空空空年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開始執政,毋過因為立法院未過半等等的因素,轉型正義袂當順利推動。總統陳水扁指示檔案管理局清查和解密檔案、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發行郵票、核定之下半旗紀念。二空空六年,國史館館長張炎憲頂歷史學家出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蔣中正應負上大責任,毋過遭其孫蔣孝嚴控告。二空空七年,陳水扁核定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轉型做常設機構,轉往紀念、教育、文化等等的任務經營,並佇隔轉年成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仝年,陳水扁試圖將中正紀念堂改名,但因中國國民黨佇立法院占多數,民主進步黨無法度順利推動。

二空空八年到二空一六年間,中國國民黨閣再完全執政,馬英九政府部份接受轉型正義的價值。總統馬英九佇任內繼續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記持保存,參加紀念追思會、提撥基金、常設性的國家紀念館開館營運,但是避談責任追究問題,轉型正義佇咧遐擋恬的狀態。二空一空年,中央研究院院士黃彰健、研究員朱喬源等等人否認早前《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結論,共原因指向日本政府,相關的言論引發學界的爭議。二空一三年,臺灣少年世代籌畫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樂節。二空一六年,民主進步黨籍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總統,同時取得行政佮立法主導權,頭擺完全執政。

其後蔡英文政府閣再清查政治檔案、查封檔案資料,並主動公佈可能的受難者。咧推動轉型正義的部份,政府代先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對中國國民黨的黨產爭議進行清查。佇咧《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了後,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工作觸彼司法方面的除罪化等。另外一个重要的轉型正義工程推動機構是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建置,下有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佮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二空一八年起,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開始推動《二二八事件真相共轉型正義報告》研究。

死傷狀況

死傷人數

經由多方的調查研究,已經會當大致咧描繪二二八事件的經過。佇二二八事件頭尾,政府採取直接的武裝鎮壓,無論是各機關無按法定程序處決人犯、以公開抑是私下銃殺手段報復臺灣人抗爭行為,抑是軍人佮警察佇街路開銃掃射拍死,造成大量無辜民眾傷亡,其中遇著殺害的人數估計對一 , 零人到一百 , 零人不等。其中有偌名外省人因為予臺灣籍群眾拍衝突致死、因為政府鎮壓喪生,尤其彭孟緝的高雄鎮壓造成外省人上大傷亡。雖然透過收集資料、進行訪談佮統計分析遮的方式,當年的死傷人數始終無法度掌握一精確數字,毋過閣定定予人提來質疑佮諍。

其中楊亮功佮何漢文的調查報告記載中統計死傷人數二 , 十二人,白崇禧報告共計死傷佮失蹤人數兩百二十人。警備總司令部公布共計共有三百九十八个人死亡,保安司令部估計死傷總人數大約是六 , 三百人。臺灣旅滬六團體的報告估計死亡總數佇十 , 零人以上,《 紐約時報》兩篇電訊分別指出死亡人數有二 , 兩百个佮十 , 空人兩个數字。蘇新佇咧《憤怒的臺灣》提出被殺人數袂落十 , 零人,葛超智佇《被出賣的臺灣》提出二十 , 零人傷亡。王育德佇咧《苦悶的臺灣》講著十 , 零人至數萬人傷亡,史明佇咧《臺灣人四百冬史》甚至估計死傷十外萬人。

賴澤涵等編寫的《悲劇性的開端》認為死傷人數較低十 , 零人,《 𫝻去歷史明鏡內底的塵埃》表示死傷佮失蹤共二 , 六百人,日本和美國台灣獨立運動團體估計死亡的人數佇一萬人到十萬人之間。一九九二年,行政院二二八研究小組公佈《「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陳胤政以人口學統計佇鎮壓和肅清前後的死亡人數的範圍,推估佇十八 , 空人至二十八 , 空人之間,毋過無佇隨後出版的內容內底提出。李喬根據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資料、以線性回歸計算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三年中間逐年人口總數佮死亡總數,掠估死亡人數十九 , 一百四十六人。毋過因為牽涉計算基礎的戶籍資料、假使確性,人口學推估或者是統計學計算猶受著質疑。

二空二一年,《 二二八事件真相共轉型正義報告》用文獻分析方式,著愛出官方檔案記載的上低死亡總數八 , 三百十七个人至十一 , 八百二四人,失蹤人數五人至十五人;外省人死亡佮失蹤合計八十九人、著傷一 , 三百八十九人。其中因為族群衝突被拍致死的外省公務員三十八个人、民眾八人,因為政府鎮壓喪生的外省人共三十一人;外省人死亡抑是失蹤者差不多是成年查埔,女性死亡抑是受傷案例極為罕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佮部份受害者了後人認為這報告譀大數據,批評這報告使用中國大陸政協出版的來源,目的是為著符合屠殺的定義。節甲二空二三年七月初六,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受理成立的補償、賠償名單中,攏總有六百八十七件死亡案件佮一百八十一件失蹤的案件。另外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公佈的可能受難者名單中,累計三 , 六百二十人受害、二十七个人死亡。

受害賠償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一,佇咧事件平定、秩序恢復了後,長官公署制定和公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佮所屬各機關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傷亡損失撫卹救濟辦法》,主要是對予性命財產損失的外省籍公教人員佮其眷屬、倩工發予救濟金,然此一善後撫卹工作並無圓滿。其中救恤辦法規定無盡合理,一部份的損失真大額人以平規定干焦會當得著小部份補償,但也有損失無大煞世間溢領的補償者;同時除了澎湖縣撫卹擴大所有民眾,其他縣市無佮一般受難民眾。因為救濟金額無夠,部分不肖公教人員遂假公濟私,向民眾需要索、訛詐,讓人以極為惡質印象。

因為彼當陣得著救恤的公教人員無濟,一般民眾佮受難者認為政府對無救恤,要求盡速研擬賠償辦法。一九九五年三月二三,佇中國國民黨主政而且佔多數的狀況之下,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佮補償條例》回應民間要求,針對個案進行補償作業。對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佮受難者家屬捌提出無仝法案版本的,中國國民黨強力主張將「賠償」條例改做「補償」條例,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為著早日通過決定妥協接受。仝年四月,總統李登輝頒布《二二八事件處理佮補償條例》,行政院依這成立處理補償事宜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一九九八年,比照二二八事件的補償模式,立法院通過《戒嚴時期不當叛亂佮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佇陳水扁總統任內,共前述二法中「補償」用詞更改做「賠償」。 政府按照《二二八事件處理佮補償/賠償條例》開始進行的平反佮賠償作業,主要的對象是以本省人為主。節甲二空二三年七月初六,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核准成立的二 , 三百四十件二二八事件賠償金申請案件中,計共有六百八十七个人死亡、一百八十一人失蹤,另外有一 , 四百七十二人遭遇扣押抑是徒刑、著傷抑是失能、健康名譽受損、財物損失等等,核發補償金額共計七 , 兩百八十三 , 六百 , 零元。

猶毋過佇咧死亡佮總死難人數的部份,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已經受理的補償、賠償的案件數,佮官方檔案的加總數據(八 , 三百十七个人至十一 , 八百二四人)至少攏達到抑是趨近十倍的落差。仝時陣在地區層級的對照中,因為二二八事件期間的政治肅殺氣氛,予死難者家屬現此時無隨通報失蹤案件、抑是白賊報死亡,而且官方檔案佮史料記載存佇時間差,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已經受理賠償、補償的失蹤案件數,佇大部份的情形之下攏加佇官方檔案加總數據(五人至十五人)。

造成影響

社會環境

二二八事件是戰後臺灣歷史上上大的事件之一,其造成的大傷害留下長期社會創傷,深深影響政治發展、社會文化佮族群關係等方面。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佮原因攏足複雜,為著濟濟無仝因素互相影響產生的結果,同時也是台灣和中國佇一九四五年頭一改統一了的結果。經過這遍事件,政府嚴重打擊佮壓臺灣民眾原底對政治充滿熱情的心理,致使民間長期對政治抱有無信任感、驚惶感覺佮膜仔。真濟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世代絕口無提事件經歷,並總是會勸誡家己的囝兒序細「有耳無喙」、加聽減講,莫參與政治活動。亦有一批青年佇二二八事件后廈門選擇向社馮主攻思想。

佇二二八事件內底,濟濟臺灣社會精英、地方士紳抑是智識份子拄著計畫地逮捕、暗殺,大力削弱本土勢力。臺灣精英強欲傷亡了盡,萬幸的所在領袖對政治產生會驚惶和外國,銷聲覕跡而且不再過問。過去由紳士階級、地主領導的所在政治中,地方精英佮智識份子參政的熱潮大幅衰減,各縣市參議員歷經劇烈變動,百分之八十成員對政治場域消失,造成精英佮歷史的斷層。其尾土地改革佮白色恐怖統治改變原有的地方政治生態,依附政府的土豪吐霸、烏道鱸鰻、政治新貴沓沓仔添補空欠,取代傳統的精英社會地位,嘛壟斷政治權力佮經濟的資源。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除了因為陳儀政府的貪污腐敗引發民怨,嘛佮族群衝突有關係。佇事件了後,臺灣人不滿位居統治階層的外省人,中國國民黨政府是譀古外省人受害煽動驚惶,族群間的對立衝突繼續深化而且真歹彌和,這嘛致使著「省籍情結」成做政治敏感的問題,影響臺灣社會文化正常發展。隨著臺灣社會精英因為政治迫害佮打擊凋零,毋但削弱政治影響力,也出現文化發展佮傳承的斷層。二二八事件嘛是歷史集體記持的喪失,打擊臺灣人自信心理,鋪服佇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終其尾攏有利於後者一黨專政,並且阻礙民主政治發展。

一九八空年代,隨著臺灣黨外運動是愈發展愈來愈發展,二二八事件閣再被講著的,出現佇咧公共論述的所在。一九九空年代民主化,臺灣主要針對受難者佮家屬發放金錢補償佮回復名譽,佮公佈出版解密檔案、撰寫研究報告等真相揭露工課,毋過無處理財產返猶佮追究加害者責任。隨著歷史研究禁忌的突破,學界產出豐富研究成果佮相關觀點,挑戰並無定著中國國民黨政府佇威權黨國體制下的歷史觀點,指出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有其歷史背景,煞不再看做叛亂、暴動。啊若佇咧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九號設立頭一粒紀念碑了後,臺灣各地陸續起二十幾座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流行文化

佇咧戰後初期,臺灣引入五四運動、魯迅文學、報導文學佮倒翼美術等創作元素。佇二二八事件了後,臺灣社會精英分子遇著捕殺,人民對這無閣發表意見,影響各種歷史的紀錄、文學寫作、藝術創作、音樂創作等發表。比如講版畫家黃榮燦捌因同情二二八事件創作版畫《恐怖的檢查》,毋過遭逮捕、羅織罪名,一九五二年處死。中國國民黨閣借這去除障礙,加上政府撤退臺灣,積極推展「中國化」政策以營造政權「正統性」,助長一九五空年代白色恐怖。政府強力灌輸中華文化建立「文化霸權」,社會斥了「大中國」的影響,臺灣的文化是予人壓制是。

一直到一九八七年推動的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突破文化禁忌了後,文學家、藝術家無閣閃避二二八事件主題,啊若以這題材創作出具臺灣文化特色的作品,二二八事件成做臺灣的重要文化資產。其中佇一九八九年,導演侯孝賢拍攝以二二八事件做背景的電影《悲情城市》。 這類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的電影抑是紀錄片創作,閣有導演林正盛佇二空空年翕的《天馬茶房》,導演鄭文堂佮公共電視台佇二空空五年翕的《傷痕二二八》,另外電視劇導演游堅煜捌翕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電視劇《臺灣百合》。

一九九二年二月,國家音樂廳舉行二二八事件紀念音樂會,是頭一回為二二八事件舉辦的音樂會,其後連續數年舉辦紀念音樂會。佇音樂作品的部份,則有蕭泰然創作的《一九四七序曲》、閃靈樂團的《暮沉武德殿》和《烏牛欄大護法》、周定邦的《BOK 血 Ê 孔嘴》。 佇咧文學作品部份,作家李喬經過長期田野調查完成文學作品《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其他閣有吳濁流的《無花果》和《臺灣連翹》、李昂的《彩妝血祭》、的《綠島》等。二空空六年,詩人李魁賢發表臺語詩詞作品《二二八安魂曲》,而且佮柯芳隆合作製作合唱曲。

註解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
  • 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二月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三月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四月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五月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台灣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衝突 Category : 一九四七年國共內戰 Category : 台灣白色恐怖 Category : 台灣反中情緒 Category : 台灣獨立運動史 Category : 臺灣戰後時期屠殺事件 Category : 台灣戰後的時代政治事件 Category : 冷戰期間的反抗活動 Category : 抗議示威致死 Category : 中國國民黨大陸時期歷史 Category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白色恐怖 Category : 中華民國軍民衝突 Category : 肅清 Category : 亞洲起義 Category : 一九四空年代騷亂